在我年纪还小的时候,大概在初中,我就很想以后到国外去念书。原因很复杂,一方面缘于我妈妈一直以来对这件事情的热情和支持,一方面缘于我自己的固执。最终,大学毕业之后,我真的去了国外念书,走了整整两年,一天也没有回来过。两年的时间对于我来说并不算长,因为我从不是一个恋家的人,生命中也并没有什么离不开的人,所以700多个日日夜夜,也并不算难熬。
然而,我却无数次的在问我自己,为什么。我问什么要到国外念书,国外的大学能给我什么,我能得到什么?可我却给不出自己这三个最基本的答案。
这两年我得到了些什么?我当然不是一无所获,但真正所得似乎与事业和金钱并没有太大的关系。那这两年的时间到底教会了我什么?
也许是一种态度。当我在中国的时候,我与外面这个赤裸裸的世界之间隔着太多的保护层,这些保护层有我的父母,家人,朋友和所有与我相识并且无冤无仇的人,透过他们我才会隐约接触到这个所谓的世界。而当我只身一个人拿着行李站在英国街头的那一刻开始,我所有的保护层都消失了,或者说我要重新建立一个新的保护层了,与其说我当初是从中国飞到了英国,不如说是从蛋壳的中心飞到了外面的世界。当我需要一个人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不得不收敛我的脾气,改善我的个性,甚至放下我的骄傲,只求这个世界看在我还算谦逊的份上善待我。这个过程告诉我,在很多人和事面前,态度好一点总是没错的。
也许是一种信仰。以前的我是一个什么都不相信的人,不信天,不信神,不信命。但生活中总是有很多让你觉得无能为力的时候,让你觉得前方已经无路可走了,让你开始怀疑自己了。我原本只相信自己,但当我渐渐的连自己都再不相信的时候,总要给自己一个继续活下去的理由。那段时间做过最荒唐的事就是每当“日行一善”的时候会在心里默默地想,希望上天可以看到,希望它看在我“心地善良“的份上能够成全我的所求,但每一次又会狠狠的鄙视自己,觉得这种祈祷的本身就是一种”不善良”。幸好,最终的所求终为所得,不知是因为信了自己,还是信了上天。但这个过程告诉我,在山穷水尽的时候,信仰,也许是最后一颗稻草,它帮不了我什么,除了支撑我活下去。
也许是一种思考。我是一个标准的90后独生女,从小虽不能说唯我独尊,但也是受尽了家人的呵护。90后在大家的争议中长大,不外乎是因为我们得到的比之前年代的人更多,不管是物质还是关爱。我很幸运,在家里年纪算小,过了二十年“童言无忌”的生活,更加幸运的是在外面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我偶尔“出言不逊”,他们也明白我意不在此。所以,他们惯出了我不仅自己神经大条,并且对别人也说话不经大脑的毛病。而在英国这两年,这个病不能算痊愈,但也好了七七八八。一位英国的同学经常跟我说留学生都有一颗玻璃心,千万不要让自己的无心之言伤害了别人。还有一位英国同学跟我说,防人之心不可无,千万别死在自己的幼稚上。于是,这个过程告诉我,哪怕再紧急的当下,留出几秒钟的思考时间,可能会为日后省下很多麻烦。
也许是一种接受。“接受”其实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太好的东西我们不敢接受,太坏的事情我们不愿接受,可是不论美好与悲伤,命运把它们送到我们面前,我们只能伸手接着,我们不可能在生活面前转身。有一句话叫“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这句话未免太悲壮了点,即使很多时候的确如此。其实,不过就是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而已。当你无数次走在这条路上发现前方漆黑一片已经无路可走的时候,你迈出的每一步其实都可以踩得到地。路,总是走完了再回头时才发现,原来不过如此。所以,这个过程告诉了我,要学会接受每一段路上的每一个障碍,因为只有先接受它才会有机会解决它,只有解决它,才有机会走完这段路。
这两年的时间教会了我很多。只可惜,这些都不是大家最关心的,大家要的,终究还是真正的生活,而这个“大家”里面。也包括了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