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冶长篇
5.12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翻译】
子贡说:“我不愿意别人强加于我的事情,我也不会强加于人。”孔子说:“赐呀,这还不是你可以做得到的。”
【解读】
子贡的口才很好,所以经常会把话说得很满,所以经常被孔子鞭笞一下。
这章里,子贡的这番言论是自己求学的心得,表明了他的志向。他希望自己能做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吾亦欲无加诸人”的境界,但是,孔子却认为子贡没有达到这个境界。
子贡说,“我不希望别人强加于我的事情,我也不会加诸人”。这句话,其实就是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可能子贡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老师说的境界,结果孔子给他泼了一瓢冷水,说“赐啊,这事儿你还做不到呢!
说实话,能达到这个境界的人少之又少。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你自己受了一些委屈,别人安慰你的时候,你最烦别人说”想开点儿“,”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要紧”之类的话,但是当你去劝别人的时候,你开口就是“想开点,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我们知道这样的话根本没有什么安慰作用。
但只有我们作为当事人才能了解这一点,而当我们跟别人说的时候,很难体会到对方的真实感受。
在孔子看来,能做到这一点,就是达到仁的境界,相当于把握并能施行仁道。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仁具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是极难达到的境界,连孔子本人都不敢说自己达到此境。
所以,当子贡说出这个话后,孔子直言相告,“这不是你能做到的”。
孔子能够这么直接的评价子贡,是因为孔子觉得自己都未必做得到。孔子并不是批评子贡,而是实事求是地说出自己的看法,提醒子贡不要轻视这件事的难度,这件事没有他以为的那么简单。
我们社会中的每个人,并非独立的个体,社会就像一张大网,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节点,既不能挣脱,也不能逃离,每个人的行动都会受到他人制约。
我们学习《论语》,最好的办法是边学边做。
当我们读到孔子的某个观点,认为有道理,能够帮助自己提高个人修养和才能时,就应立即记在心里,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比如这一章,我们就不妨从日常小事做起,不要把自己不愿做的事情强加于人,应当经常进行换位思考。
久而久之,我们的思想和道德水平都会有所提升。
与您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