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唯物辩证法简释: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美”的甲骨文字形是“羊”+“大”,本义是“有大羊”或是“经常有羊”,引申为:有(经常有)许多羊肉吃,有羊皮毛衣穿,即为“美”。在上古时代,“有羊肉吃有羊毛皮衣穿”是人人向往的美好的生活,吃得好穿得好,个个喜眉笑脸,心里也美滋滋的。所以,“美”的本义指物质丰富和精神丰富的生活之“美”,后来引申指漂亮、赏心悦目、和谐自然、简洁流畅等义。
“善”的字形像是经常把余剩下的“羊”送给左邻右舍或他人(急需者),大家都有羊肉吃都有羊毛皮衣穿。这里的“羊”可以理解为整只羊或羊肉、羊毛皮衣。“言”,话说出去,许诺出去;左右两“言”,则寓意多次性和全面性。自己富有,,使别人也富有。不自私,让利于民(穷人),共同富裕才是完美的“善”。这种行为和心态称为“善”,故“善”也引申为完美,有完好、十全十美的寓意。“善”是“美”的升华,从物质的范畴升华到精神的哲学范畴。
所以,天下人都知晓“美”,之所以美,是因为早有“恶”这家伙同在。天下人都知晓“善”,之所以善,是因为早有“不善”这家伙同在。追求“美”与“善”,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目标。而“美”与“恶”、“善”与“不善”是相对立的,是统一的对立。
2.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相”的古字形,是目视树或木杆,又“目”为眼睛,左右各一目为一对,其造字本义为以两根木杆或树或者一树一目互为参照物。后引申指双方互为参照物,作副词:互与,互,彼此地,读xiāng。突出了二者或两者或一对,彼此或双方,引申指统一条件下的对立或对立面,对应或对称,如相对。本章中,“相”即“相对”或“相对立”,突出体现了互为对立的哲学内涵。
所以:有,由无相生;难,由易相成;长,由短相较;高,由下相倾;音,由声相和;前,由后相随。因此,有无相对,无生有;难易相对,易成难;长短相对,短较长;高下相对,下倾高;音声相对,声和音;前后相对,后随前。世界(宇宙)所有的事物都具有相对或对立的运动属性,相对或对立是世界(宇宙)中万事万物最普遍的运动。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正是如此,所以有觉悟的人,处事厘清好为与无为的关系而为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行教摆正好言与不言的关系而言不言,不言而无不言。有觉悟的人,一言一行都在时刻坚持对立统一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圣人如此,皆效法于天地而天人合一。天地孕育万物,万物产生于天地并不断兴起,蓬勃发展,生机盎然,但天地却从来都是任劳任怨,从不表功:
产生了万物而从不自私和据为己有;为万物提供食物能量,养育万物而从不自恃和自诩能力强大;完成了生养万物的丰功伟绩而从不骄傲自满而躺在功劳簿上停下来休息一会儿。正是这样一心一意的,从不居功自傲从不停下休息,所以天地的功劳才从不会离开或消失,即功劳永在。
万物与天地相对,天地生养万物,丰功伟业,“圣人”正是效法天地而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不居功而功永在。故天地万物都具有“相统一”又“相对立”的运动属性。
总之,相统一的对立这种运动属性的存在是普遍的永恒的。
(郑裕波 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