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跑完步去吃早餐,早餐店年轻帅气的老板笑逐颜开的道:早上好,然后笑嘻嘻的介绍他们的早点种类。心情好像一下变好了很多,普通的豆浆馅饼变得美味了不少,临走之前也没忘说声再见,回家的路上恨不得哼一首歌表达自己不错的心情。
突然想起网上的一个小故事:大概的意思是,老婆嫌老公什么时候都不能和她好好说话,抱怨老公,楼下卖早点的“包子哥”什么时候都能很心平气,轻声细语的和她说话,还不如嫁给“包子哥”。她不光这样说,她确实多次幻想嫁给“包子哥”是多么幸福。有一天她又去包子店吃包子,看见"包子哥"凶神恶煞的和自己的老婆吵架,她才知道,原来"包子哥"对自己的老婆也和她老公对她一样,从此不再幻想"包子哥"的好。
我就在想,这个帅气的老板对自己的老婆会不会也每天早上起床道声早上好呢?
我曾经和一个朋友因为一件事争执,当时我们两个虽然都比较激动,但他对我的态度并不是很差,他妈妈打来电话咨询一件事情,他就对着妈妈一顿狂吼,然后毫不犹豫的挂了电话。保守估计整栋楼的人都能听见他的声音,可怜他的妈妈估计都是懵圈的,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因为她一直都没有插嘴说话的机会。
我们经常会对不熟悉的人笑脸相迎,但对自己最亲近的人会恶声恶语。我一贯的做法是,在心情糟糕到极点的时候除了说一句,你好好说话会死吗,更多的不言不语没有任何笑容的冷暴力。
其实不管是对身边亲近的人,还是普通的陌生人,我想大家都愿意好好的交流,谁不想在人际交往中能游刃有余,赢得大家的喜欢。我曾经专门读了与人交流的书籍,其中《非暴力沟通》我觉的特别有意思。我们每天都会和很多人进行对话沟通,我们经常也会冷嘲热讽,没想到这居然是另一种暴力。
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也许我们从未想过和“暴力”扯上关系。不过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现实生活中的谈话方式,并且用心体会各种谈话方式给我们的不同感受,我们一定会发现,有些话确实伤人。语言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上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膜、敌视。
书中从深刻的角度阐述了暴力产生的来源,为什么我们和别人说话的时候容易出现暴力的状况,并且给出非暴力的方案。作者马歇尔•卢森堡一生致力于非暴力沟通工作,指导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运用非暴力沟通,消除分歧和争议,实现高效沟通。
其实书中的沟通方式很简单,我们要诚实、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解自己的需求,又要尊重和倾听他们。
1. 清楚的表达观察的结果,对任何一件事情,不管你是否喜欢,不判断或评估。
2. 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我很难过、我很开心这样的表述。
3. 说出是自己的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
4. 最后提出具体的请求。
以生活中的一个小事件为例:看到儿子将玩具撒了一地,我们可能做得第一反应的边骂边收拾,我刚收拾好的卫生,你看看你又弄成什么样子,真是不让人省心……
比较好的做法:儿子,看到你撒了满地的玩具了吗(表述观察结果),我很不高兴(表达自己的感受),因为我喜欢房间里面整整齐齐,而且这是我花了很多精力收拾的房间(说出导致这样感受自己的需求),所以你愿意将他们收拾到固定的地方吗?(提出具体的要求)
当然,这不是固定的模式,我们在生活,工作的时候,更重要的是专注彼此的观察、感受、需求和请求。鼓励倾听,培育尊重和爱。让爱融入生活。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产生关联。
我们也要学着了解别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给予反馈,并保持关注(当他人遭遇不幸时,我们常常急于提出建议,安慰,或者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但是为了倾听他人,我们必须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地体会他人)。
其实最重要的一点重获生活的热情。
当我们情绪低落时,我们会怨天尤人,以苛刻的态度对人对己,我们的心情也好不到哪里去,不要试图分析自己和他人的毛病,用心去了解我们自己需求,人首先为了自己才能做好一件事。这样,我们的内心将会变得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