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樊荣强
《道德经》第9章原文: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在这里,老子依然是借天之道论人之道,也就是给我们讲做人做事的规则。
适可而止,功遂身退——就是老子给我们的忠告。
对于功遂身退的“功”字,老子的态度是什么呢?
先从功字的含义说起。功的主要含义有二:一是动词,指工作、做事,如《庄子·天地》:“事求可,功求成。”二是名词,指功绩、功劳、成就,如许慎《说文》:“功,以劳定国也。”又如我们常听说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重要命题,就是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提出的“三不朽”。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豹闻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唐人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做了界定:“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
我引用以上这些话是想说明,追求成功从古至今都是热门话题。及至最近20年,更有所谓“成功学”问世并横行于培训领域,令无数渴望成功的人疯狂失态。
其实,要成功没错,要立功更没错,甚至狂热地想成功、立功都没有错。关键是成功的标准是什么?以及该如何追求成功?
主张积极入世的孔子是成功学大师,主张无为遁世的老子其实也是成功学大学。只是他们两个人的学问重点与观点有所不同。
孔子讲了很多世俗的成功标准与方法,特别强调要努力努力再努力,甚至知其不可而为之。
但是老子很少谈到世俗的成功,他更多是谈对成功的态度以及怎么才是正确的方法——老子特色的成功之道。
老子是“天道”专家,却言做人做事要能“功遂身退”,显然他不反对人们追求世俗的成功。老子讲无为,并非不作为,更非不要结果,绝非不要成功圆满的结。他只是告诫世人,你们追求成功的方法不对,分寸没把握好,要无违,要顺势而为、适可而止。否则,适得其反。
明白了老子的这个观点,我们再倒回去看看他前面的举例:
两个物理(自然)现象:一个容器如果装满了东西,不如停下来不要再装了,因为再怎么装,都会溢出来。一把刀剑如果捶打得过于锐利,反倒不好,因为它很难长久的保持锐利。
两个社会(人为)现象:一个屋子里都装满了金玉,很难留得住,因为主人会挥霍它,坏人也会打它的主意。一个人升官发财之后,却骄横无理,就会给自己招来很多的麻烦。
从写作的角度来讲,我们从中应该获得三点启发:
第一,勤于观察。通观《道德经》,老子举出了非常多的身边可见的现象与事物来说道。写作是知识与信息的输出,而观察是最好的输入方式之一。如果你写不出什么东西,首先反思自己有没有观察。
第二,善于分析。我惊叹于老子的分析能力,他眼光犀利独到,总是能够穿透自然现象与日常事物之表象,将不同的事物进行连接综合、类比分析、归纳提炼,发现总结其背后共同的规律。
第三,精于表达。老子说理,简明直接,但是特别容易说服人。譬如本章,他的观点是“事遂身边,天之道”,立题是“为什么这么说呢?”答案就是前面所举的四种现象。由现象列举到形成结论,顺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