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今天是我日更的第130/200天
从是否具有传递性看,传递性关系可分为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和非传递关系。
(一)传递关系
指如果A对象与B对象具有某种关系,且B对象与C对象也具有这种关系时,A对象与C对象也必具有这种关系。
即,当a与b具有R关系且b与c也具有R关系时,a与c也必具有R关系。
爸爸比我重,我比妹妹重,则爸爸比妹妹重。
我比妹妹跑得快,妹妹比弟弟跑得快,则我比弟弟跑得快。
表示传递的常用关系项还有“大于”“小于”“等于”“高于”“包含”等。
(二)反传递关系
指如果A对象与B对象具有某种关系,且B对象与C对象也具有这种关系时,A对象与C对象必不具有这种关系。
当a与b具有R关系且b与c也具有R关系时,a与c必不具有R关系。
亚里士多德(a)是柏拉图(b)的学生,柏拉图是苏格拉底(c)的学生,则亚里士多德必不是苏格拉底的学生。
职员是主管的下属,主管是经理的下属,则职员必不是经理的下属。(这应该也是不能越级汇报的原因之一)
表示反传递的常用关系项还有“重......斤”“大......岁”等。
(三)非传递关系
指如果A对象与B对象具有某种关系,且B对象与C对象也具有这种关系时,A对象与C对象可能具有这种关系,也可能不具有这种关系。
当a与b具有R关系且b与c也具有R关系时,a与c的关系不确定,可能具有R关系,也可能不具有R关系。
我(a)认识你(b),你认识他(c),我不一定认识他。
我(a)支持你(b),你支持他(c),我不一定支持他。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认识的人也就不同,可能有都认识的,但也有互相不认识的。
六度空间理论就表明,最多通过6个中间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表示非传递的常用关系项还有“尊重”“喜欢”“交叉”“帮助”等。
欢迎点赞,转发给我鼓励~
我是郑懿,关注我,陪你一起持续进步。
文中内容引自《图解逻辑学》明道(著),中国华侨出版社,2018年3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