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谅我反射弧略长,前段时间各路好友推荐此剧我都不为所动,如今都结局了才在一个夜晚不经意间点开,于是一发不可收拾,每天和马克西先生一起看2-3集特别充实。今天看到28集,看网上各路深度剖析权谋与情感文都不忍打开怕被剧透,唯独被其中的食物迷得心笙摇荡。本来打算看完后再写一篇归纳文的,可是实在忍不住,暂且先写一些,后续再作补充。
你们没有觉得看小飞流吃小点心的样子心都要化了么。
待到榛子酥出场的时候,胃里真的如滚筒洗衣机一般,看得自己味蕾迸裂,乱跑一小圈儿再回来。恨不得茶几上的栗子全都变成榛子整颗吞下去。它一定是绵密浓厚,入口即化。这口感与美味度,想必跟我看红楼时魂牵梦绕的栗粉糕有得一拼。《红楼梦》第三十七回中,“袭人听说,便端过两个小掐丝盒子来.先揭开一个,里面装的是红菱和鸡头两样鲜果,又那一个,是一碟子桂花糖蒸新栗粉糕。”想来,南方一向有炒栗子做糕的习惯,《南稗类钞》中说:“栗糕,以栗去壳,切片晒干,磨成细粉,三分之一加糯米粉拌匀,蜜水拌润,蒸熟食之,和入白糖。”《随园食单》中亦称:“煮栗极烂,以纯糯米粉加糖为糕,蒸之。上加瓜仁、松子。此重阳小食也”。《随园食单》说这道点心是“重阳小食”,就是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所吃的食品。榛子酥的做法或许也是这个道理,只不过剧中它的存在已经成为一条连接靖王、梅长苏与静妃的感情线。情到不能言处,且奉上榛子酥。
“小新,给景琰做的榛子酥早已经做好了,你找人给他送去吧。”平和,是一个人的性情,亦是一种参透。印象中,静妃对儿子的爱,默然寂静,云淡风轻。
你饿了么?吃口榛子酥吧。爱,就是要为你做你最爱吃的。
后来,我仿佛看到靖王说:“母亲的手艺真是越发的好了,这道百合清酿,夏天吃来好不舒爽,儿臣在外领兵时,若遇粮草不济,自然要与士兵同苦,那时腹中饥了,就想想母亲做的药膳解馋。”这让我想到《红楼梦》中提到的玫瑰清露,第三十四回:“袭人看时,只见两个玻璃小瓶,却有三寸大小,上面螺丝银盖,鹅黄笺上写着“木樨清露”,那一个写着“玫瑰清露”。后来经查,玫瑰、百合等作为可供食用的药物,已正式载入《食物本草》。而自古就用蒸馏的方法把玫瑰制成玫瑰露,气味芬芳,疗效显著。《本草纲目拾遗》说:“玫瑰露气香而味淡,能和血平肝,养胃宽胸散郁。”《金氏药贴》也说:“专治肝气、胃气,立效。”清代医药学家赵学敏在他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说:“露乃物质之精华。”玫瑰清露其实就是用蒸馏的方法,提取的玫瑰精华。剧里的百合清酿想必也是这个道理。靖王享用的时候,会不会被这乍然涌起的香气吃醉呢。
我看到静嫔递一个小碗给靖王:“这是茯苓鸡汤,你尝尝。”补中益气,暖心暖胃。
我看到皇帝生病,靖王好奇地问:“母亲在做什么?”她缓缓答道:“用葛花凝汁,给陛下做个甜汤。”
用心做的食物总会映照一段光阴的,那是岁月里蕴积的温存与爱,某一天,若是那熟悉的味道卷土重来,便会瞬间掀起心中的沙尘暴。
想到中秋佳节,母子团聚,静妃对靖王说:“这是我用桂汁浸了金钩,做的金桂小月,你尝尝。”桂花馅儿的月饼被她说的清澈淡然,口齿留香。
我喜欢这样有温度有情义的剧,就好像喜欢听黄主司每次都看着她好奇的问:“娘娘,这又是做的什么新奇点心啊?”而每次的回答都不会令人失望。
我又看到静妃,一身素衣,低头轻抚着一篮新采的山茶花,单是这画面便足够迷人。这时靖王问这是要做什么,她回道:“不过是新开的茶花做个太师饼罢了。”第一反应想到的是云南的鲜花饼,同样是以新鲜花朵直接入馅儿,清香扑鼻,犹在梦中。
这样想着,仿佛剧里最后的结局已经不是那般重要,因为它和《红楼梦》一样,心动于过程,人是如何一步步走到这种结局的,才是一件重要的事。我想,即使最后的最后,一切都平复到原来的样子。山川严肃,河流温柔,芳草依然萋萋,泉水依然叮咚,野花开了又败,走兽去了又来。那藏在食盒里的爱与温情,也会融于空气中,久久不会消散。如今秋风又起,榛子必会如往日一样甘甜酥脆,慰藉人心。
整个社会向前走,除了冲在前面的人,也需要慢吞吞给人安定感的人。而一部耐人回味的剧,除了宏达的叙事与细腻的情感,也需要有小点心这样的精神映射渗透其中。无所谓结果是否成功,最起码对得起光阴岁月。这手艺,如祝小兔所说,“是时间的年轮,更是一种重新把握生命的方法。”而将很小的事情,用整个身心去投入,就会拥有永恒的价值。世界这么大,总会有人感同身受。
食里乾坤大,盒中日月长。至此方知,所谓人间烟火,都在食盒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