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说:“孩子的成功与否,与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否正确息息相关。是否把孩子的人品和道德教育好,是孩子一辈子成功与否的关键。”
俞敏洪自己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说:“母亲从小就让我学会两样东西,一是勤劳勇敢,二是乐于助人”。
考上北大后,俞敏洪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为宿舍打扫卫生,风雨无阻干了四年。所以他的宿舍从来没排过卫生值日表。有的时候他忘了打水,同学就说:“俞敏洪怎么还不去打水?”
毕业十年后,1995年的新东方正在快速发展,急需大批优秀的人才,俞敏洪跑到美国和加拿大去找同学们。为了“诱惑”他们回国,俞敏洪特意换了一大把美元,每天在美国挥金如土,想让他们知道在中国也能赚钱。
同学们回来了,但是给了他一个十分意外的理由,“俞敏洪,我们回来是冲着你过去为我们扫了4年的地,打了4年水。我们知道,你有这样的一种精神,所以你有饭吃肯定不会给我们粥喝。”
这些同学的加入,奠定了新东方发展的基础,新东方才会不断地做大,做成美国的上市公司,做成了今天的规模。
俞敏洪长得不帅,其貌不扬,甚至有人说他“土气”十足。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能把留洋的同学们吸引回来一同创业,最后成为中国教育界的大佬级人物,靠的就是内心中的良知。
如果说外貌是人的第一张名片,那么良知则是一生的盔甲。
一个人的良知映射于外的优雅和从容之美,能让一个人从骨子里飘出芳香来。
所以,当孩子拥有了良知的时候,他就能举止合范,进退有度,在取舍之间能把握好分寸;在成功之时,他可以喜不自胜,但不会得意忘形;在失败之中,他可以黯然神伤,但不会意气消沉;为官为富为贵,不会泯灭良知,不失侧隐之心;身为布衣匹夫,依然会傲骨凛凛,心清魂净地做人;在犯了错误之后一定会从自身去找症结,而不是怨天尤人,百般推脱责任…
回顾和嘉嘉一起前进的道路上,也出现过不少问题。尤其在上周三,由于我自己内心的急躁,再加上早上因为孩子早起时拖拉,我和妻子你一句我一句,终于孩子也恼了,说干脆放弃IT课程,因为本来时间就不够用,学习这样一门让他感受不到任何喜悦的课程实在是浪费时间,早餐时的争论一直持续到校门口。终于利用一中午的时间和嘉嘉谈经论道,貌似出现了一点转机。
没有想到的是周四的早上,因为吃蔬菜的问题我们在之间再次爆发争吵,他不想吃碗里的蔬菜,我和妻子共同一致的立场是:不吃蔬菜,就自己步行去上学。在这种被迫无奈的情况下,他不得不吃,但也分外的觉得失去了尊严。在上学的路上他再次提起放弃课程的事情,我当时也被激怒了,也说了一堆现在想想也确实没有必要说的话。在清晨的冷风中,我的脑袋也越来越清醒。我知道,如果带着不快乐的心情去开始这新的一天,那么这一天一定是白过了。于是,在快到达校门口的时候,我大声的对嘉嘉说:老爸希望你所有不开心的事都如刻在沙子中的字一样,一阵风过,了无痕迹;一切开心的事情都要刻在石头上,风过光开,我心永恒。
说完此话,就此别过,再见时已是傍晚时分。因为上周四,我要参加特殊会议,我们父子俩一天都没有见上面。在开会的闲暇,有时会忽然有一种念头,嘉嘉在教室学的怎么样?我们告别的时候他可是抹着眼泪进学校的。
傍晚6点,回到学校见到嘉嘉,我什么都没有说,只有一句:收拾书包,我带你去吃大餐。
从孩子欣喜的眼神中,我知道他这一天内心中也许也有一种担心:今天他的亲人过得还好吗?
身为父母,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才能和孩子一起快乐的往前走?为什么平凡的生活中总是会荡起一点涟漪?为什么我们所认为的关心有时候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思考的时候,忽然想起六祖慧能的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反观自心,我们经常因为生活中的一点小事情而大发脾气,因为一点点小小的挫折就可能会放弃所有曾经的努力,因为没有顺利实现自己所期待的愿景就开始怀疑人生,原来一切的烦恼,原来孩子所有逆反的情绪,都有可能来自于我们家长本身。
我们总是认为孩子不听话,孩子真的就不听话了;我们总是认为孩子不上进,孩子真的就不想上进了;我们总是认为孩子是个失败者,孩子真的就接二连三的开始失败了。
如果身为父母的我们也能学佛,借一点禅光,是否看这世界都更加通透?
如果身为家长的我们也能学佛,寻一点禅心,是否我们的心会发现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