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曾经特立独行的人,都抛弃了曾经的自己。
每个曾经想改变中国的人,都被中国所改变。
王小波曾自问自答:什么是知识分子最害怕的事?
答曰:知识分子最怕活在不理智的年代。
后侃侃而谈道:“所谓不理智的年代,就是伽利略低头认罪,承认地球不转的年代,也是拉瓦锡上断头台的年代;是茨威格服毒自杀的年代,也是老舍跳进太平湖的年代。"
《驴得水》这是一部打着喜剧的旗号,演着悲剧的影片。
1942年,这是个缺水缺粮的饥荒时代,蒋介石国民党执政时期。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美国援助中国。奉天(沈阳)、新京(长春)当时为伪满洲统治地区,处于抗日,人民流离失所。
开头的驴棚失火已经在暗示,知识分子最终命运。
孙校长瞎指挥,好意办坏事;裴魁山害了张一曼;周铁男有勇无谋。
仅靠热血学生的杯水车薪,救不了整个战火燃烧的中国。
最让我心疼的角色是张一曼,在想象中,她应该是类似于张爱玲、陆小曼这样的新式女性吧,家庭殷实,受过良好教育,对性观念的开发和不避讳。
可是还是逃脱不了那个时代,最终被逼疯。
那是个吃人的年代。
一心想着自由,自在,好不容易到了一个没人能管的地方,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却一次次的被校长道德绑架,被自己视为亲人的朋友伤害,最终枪响,结束。
或许她想要的不是这样的生活吧,至少后来不是。
从她房间里的海报能看出来,一曼也是一个期待爱情的女人,期待一个能“硬”起来的男人。
就像唱《上海滩》的周旋一样,一生没有幸福的婚姻。
最终都疯掉了。
而孙校长,从始至终都在扮演一个好人的形象。
为了维护自己的学校,或者说自己的利益,多次用亲情、感情逼迫大家。
劝说大家隐瞒得水的是他,一曼“睡服”铜匠的时候,说做大事,不拘小节的也是他,剪一曼头发的是他,用下跪来逼自己女儿嫁给铜匠的还是他。
其实,人性中第一眼看不到“恶”的是,恰恰是孙校长。
生活中常见的不是恶人,而是好人。
裴魁山,一个知识分子形象,从电影里可以看出,他熟读历史,但是每到关键时刻就腹泻、逃避。
他“硬”不起来。
当他穿着貂皮大衣回到学校的时候,已经变了一个人了,自私自利,失去了人性。
而周铁男呢,看上去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
结果遇到了强权,被吓得屁滚尿流。
英雄之所以被称为英雄,可能只是第一枪打中了而已。
孙佳,电影里如同白纸一般的存在,热血青年,不畏强权,天性善良,曾多次想要揭发,终究被他们劝动。
铜匠,权力让天使变成恶魔,教育让单纯变邪恶。
结合裴魁山,两人对张一曼的仇恨,是来源于男权社会对自身尊严的维护。
铜匠的改变恰恰是知识分子对底层人民的轻视。
人的尊严,不应该被践踏。
铜匠的老婆,电影里看上去像个泼妇,但下来仔细想过才知道,她是全片里最好的人设。
虽然泼辣,但关键时刻却维护老公,敢爱敢恨,没有顾虑。
她只想守护自己的爱情。
两次夺枪的都是她,可见她不畏强权。
夺枪之后也没有做出危险举动,说明她善良。
还有里面的特派员、秘书、罗斯先生等…
真是部讽刺的电影。
大家好像都走向了反面,看上去是逼于无奈的样子。
人性并不是善变,而是有很多面。
裴魁山、铜匠、周铁男前后表现出来的差距那么大,不是因为他们变了,而是本来就藏在他们内心里的东西冒了出来。
裴魁山表白的时候,铜匠唱歌的时候,周铁男跳舞的时候,他们恐怕连自己都不会相信几天后自己会做出那样的事情。
然而许多东西是有端倪的。
比如说裴魁山表白时的那些话语,充满了封建时代书生对风尘女示爱的套路,他感动了自己并且希望对方也能被感动,其实只是大男子主义者的一厢情愿。
而周铁男,是的,道德绑架真的玩得特别溜。
其实我不太明白,这部电影讽刺力度这么大,为何还能上映?
可能是因为片末的一句话吧。
不过现实中,哪有延安。
另外,任素汐的《我要你》真的特别好听。
ext-a7���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