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是赵朴初先生诞辰纪念日,网上有人拿朴老的题字说事。比如给太湖中学题写的“逸夫楼”中逸字少了一点,题写的“太湖县人民医院”中的县字多了一横。于是有人以为朴老写了错字,有人则认为做为国学大师,佛教泰斗,书法名家的朴老不可能写错字,一定是有某种深刻寓意并附会出“逸”字少一点是朴老希望办学教育要“少一点安逸”,“县”字多一横是朴老希望医生救人要使人“多一线生机”。听上去挺是那么回事,但却不知忽略了基本的事实。
简化字是新中国成立后为方便运用而统一规范的标准字,1956年开始实行。而赵朴初先生出生于1907年,56年时已49岁,繁体字几乎写了大半辈子,要求他老人家象56年以后的人一样完全只写简体字应该不太可能,即使写简体朴老的字受繁体的一些影响也是很自然的事。
在繁体中“逸”字少一点是属于异体字,而不是错字,完全可以这么写。“县”字的繁体里面本就是三横,写习惯了,朴老在写简体“县”字时顺手多带出一横也属正常,可能他自己当时都不自觉,旁边求字的人即使发现了也不好让朴老改,于是就成了“县”字简体写了三横。再比如朴老写“德”字,中间一横缺失,这本是繁体常用写法,本也不足奇怪。
“少一点安逸,多一线生机。”的附会从出发点来看肯定是善意的,但却忽略了基本事实和证据,完全属于臆想,是不能让人信服的。要避免这种牵强附会实际上也不难,动动手,查一下字典就可以了。
这里想起了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说过要消灭汉字,一直不大理解。现在想来,大概就是对汉字的曲解容易滋生附会吧。牵强附会,胡说八道成风,与五四的倡导的科学和民主精神格格不入。中国人的造神习惯大概和这种风气一脉相承。不知道朴老对那些煞有介事地、恭恭敬敬地附会出“少一点安逸,多一线生机。”的人是感谢呢还是苦笑。但肯定有很多在这种附会面前半推半就的人存在,因为神的诱惑太大。
实际上,一个多世纪了,这种风气仍然存在中国人的血脉里,没有改变,所以我们这个国家不仅容易出现神棍,也容易出现很多靠炒作,曲解或神话古人而生存的人,他们甚至不需要任何证据,想当然尔就行了。网上那个诸葛亮诞生1840年的座谈会就很说明一切。
另外,即然谈到汉字,必然要谈书法。
好象只有中国人有什么书法和书法家一说,自古至今不知道养活了多少人。外国人也有写美术字的,但相比中国的大大小小的书法家群体简直可以忽略不计。这种豪无意义的事也只有中国人乐此不疲。为什么呢?因为汉字的美产生的诱惑太大了,就象鸦片,知道不好,但就是戒不掉。汉代恒灵时期人们对草书的追捧成为一种狂热的社会现象,一点不比现在人们追捧抖音主播差,象最近出了个郭有才。所以当时有个叫赵壹的人就这种现象写了篇批评文章——《非草书》。奉劝当时的人们不要过于迷恋草书,而要把精力放到有益的社会事业中去。影响甚广。可惜后人不能从中吸取教训。实际上,书法从本质来说和抖音,和鸦片,和电子游戏,和一切玩物丧志的“物”是没有区别的,除了麻痹神经、消磨时间没有任何意义。与创造财富,推动社会进步是毫无关系的,甚至会成为社会进步的阻碍。这显然与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和鲁迅先生的人格是对立冲突的。
因此,鲁迅先生主张要象禁烟一样消灭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