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个犹太人,小时候在战争期间在宵禁时间没能赶上回家,街上遇到一个德国军官,心里非常害怕,觉得自己今天死定了。这个德国军官询问了他的情况,并给他些糖果,开车送他回去,还说自己也有个和他一样大的儿子。这件事让他的冲击很大,所以从小立志去研究心理学。
作者认为人性是复杂的,最值得研究的是非理性的部分。
峰终定律:一个人评价这件东西的痛苦程度,最重要的看他峰值和结束时的感受,即过程忽略。
比如看一场电影的结尾如何,如何会影响你对这部电影的评价,为什么会出现峰终定律?为什么人会非理性呢?
因为人的大脑中有两套系统,系统1快思考。是根据生活经验总结出无数下意识的反应的套路,比如扣纽扣,穿鞋,挤牙膏等。就是自动驾驶的状态。
系统2慢思考,注意力转移到复杂的大脑活动中来,例如复杂的运算,认真专注的去想一个问题。
当系统一无法解决某个问题时,会向系统二求助。系统二运作时,会有一个生理学的指标:瞳孔放大.会进入到专注的状态,会屏蔽到其他别的信息。有个实验叫~《消失的大猩猩》~当人们专注于熟投球的次数时,系统2会关闭其他的信息.屏幕出现大猩猩也看不到。
人的大脑有个特点,就是能不动脑就不动脑。《穷查理宝典》:如果你想把高尔夫球打得很好,你就不会任由自己的本能去打球,要通过专业的练习才可以。
如果你只用系统1自动驾驶,你学不会任何有难度的东西。比如非暴力沟通,高效演讲都有第1步,第2步,第3步。凭本能来处理和他人的人际关系,你只能在原来的圈子里徘徊,你没法升级。因为你的系统2没有被调动,能不用脑就用不用脑是所有人的通病,用脑会消耗能量。
当一个人饥饿疲劳累了以后,没法做出准确的判断,有种现象叫认知放松,如果你能给对方营造一个不需要调动系统2就能轻松这样的环境他就更容易达到放松的状态。比如押韵的格言,更有信服力.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人心齐泰山移。如果这句话换成说当大多数人的想法一样时,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就很难流传和说服他人。
熟悉的东西更容易被人相信。
曝光效应:当某个人,某句话,某样事物频繁出现,反复在我们面前曝光自己就会引发认知放松,进而更容易被判定为可信的,也叫纯粹接触效应。
生活中大量的人会找一个简单问题替代复杂问题,启发性偏见有很多,实际情况并不是那样的,这就是人们的非理性。
锚定效应:比如超市每人限购10瓶,结果平均每人买了7瓶左右,之前没有说限购的时候平均每人买不到三瓶。
人们往往会从简单的现象,得出一个复杂问题的答案。
回归均值:第2次表现和第1次并没有因果关系。今天一个人受到表扬,他的表现很好。过了几天表现的没有那么好了,并不是说你表扬了他,就他骄傲了,是回归均值。
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这会带来过度自信和误判。比如事后诸葛亮就是心理上的错觉。这件事我早知道…这件事我早预见…
作者认为未来是不可预测的。个人职业测评与以后的发展毫无关系。试图通过简单化的指标来预测,未来所发生的事是不实际的。什么时候去相信专家的预测呢?在可预测有足够规律可循的环境中,可以通过长期训练和学习的环境中,是可以相信专家的。比如医生,运动员,消防员等。
如何减少过度乐观呢?事前验尸可以抑制过度乐观带来的偏见。比如马云开会讨论阿里巴巴是怎样倒闭的。预先设想惨败结果并分析可能的原因,由此来抑制乐观偏见。
禀赋效应:当一个人拥有了某件东西,会给这件东西所带来的附加值比以前大大提高。科学家做了一个试验,给两个员工12天假期和1万块钱怎么选择?两个员工不知道怎么选择,最后抛硬币决定。一周之后问两个人所得是否愿意更换所得,两个人都不愿意。比如买了房子之后,你会觉得特别的好住,会找出各种理由来支持你买的房子。不管别人认为这房子是多么的不好。
心理账户是典型的非理性的,但是是真实存在的。炒股票时,人们喜欢卖赚了钱的股票,而不是卖掉亏损的股票。其实理性的应该是卖掉不赚钱的股票。了解这些能帮助我们更加有效的设计交易的结构。
在面临失去的危险时,更多人愿意冒风险,厌恶风险会让大多数人非理性选择。当结果是正面时,决策者更愿意做确定的事,当结果是负面时,决策者更愿意赌一把。比如在法庭上要求索赔的一方更愿意接受调解,付钱的一方更愿意赌一把,因为在面临得到和失去时,人们是完全不同的心理账户的反应。
当你能够把自己了解的更丰富以后,我们会发现我们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我们知道了系统一和系统二可以避免走入人云亦云的困境,可以让我们比其他人更清晰,更明白的认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