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编辑的随手记录,作为对自己的警醒,没有攻击同行的意思。
——————————————————————————————
我是混子曰的第一批读者,2017年,他们出第一本《半小时漫画中国史》时,我就买了。它的内容源自公众号,第一本书,是直接把公众号的内容原封不动地做成了书。跟现在你看到的完全不一样。
书里每一页你都能翻到出版行业的敏感词,比如“犯贱、二货、泡妞、牛叉、TM、装B、好基友、老流氓、乡巴佬、农村草根”等等。也许出版的时候压根儿没审核。出版上市后,出版方似乎意识到了问题,在两个月后的修订版,下大力气改掉了所有不规范用语。改完后读来还算“纯真”了,不然导向要出大问题。
来看看第一版的内容吧:
即便修订版,这书到底怎么样?咱不评论书中“蠢萌贱”的搞逗风格,也不说“酣畅淋漓讲历史”带给家长和小学生的亢奋,只从历史专业角度举个例子吧。
我们学习历史专业,有个词叫“史观”。所谓史观,就是历史认知、历史观念,对于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养成而言相当重要。
比如,谈到古代北部边疆的族群,《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这样描写匈奴人:“匈奴,中国北边的少数民族,身体强悍,脑子简单,野蛮落后……”在21世纪全球化的今天,还拿半个世纪前的老观念给下一代孩子讲故事,可以说史观相当狭隘了。就算为了搞笑,这样讲历史真是误人子弟。
不仅混子曰的书这样写,我翻《凯叔讲历史》时,听该书的音频“强弩打败了匈奴”一节,讲道“匈奴不过是个游牧民族,竟频频犯我大秦边境”,为了突出汉族及其英雄的形象,着重渲染敌方侵略者的面貌,用简单的黑与白、善与恶来书写历史,这种认识传达给孩子的只能是狭隘人生。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市场快餐书,不是专业人士写出来的,用出版行业的话来说,是“攒”出来的。它最大的目的是逗你玩,让你“喜欢”让你入坑,里面的杂质他们是不考虑的。
有关这一点,优秀的少儿历史读物怎么写呢?比如陈卫平《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勇敢强悍的突厥人,说自己是狼的子孙,他们认为,战死沙场是最光荣的事。”可以说,这是有眼界的历史学者写的。它相对客观,去除了以往历史书中的“汉族中心论”,可以说有益于孩子树立大格局的历史观、世界观。
给孩子买书,最好多买读书人写的书,少买商人攒的书。
抖音、快手、樊登、薇娅,大V一张嘴,几秒卖出几万本。不过要记住,他们都是商人。
可是对孩子来说,从书里获得的东西,将浸入他们的骨子,成为他们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