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云
我还是适合用自己的家庭来与有缘的朋友分享家庭会议。只能用畅想一词来与朋友们分享所学所思所做。 稍微冷静地思考一下,你会发现几乎所有的矛盾产生都是因为沟通通道的不顺畅,也就是沟通频率不一致的问题。在一个家庭中成员的生活阅历不一样,学历文化不一样,年龄层次不一样等等的不一样,造成了沟通频率的位置。而与大家分享的家庭会议第一大作用就是“调频”。 用孩子的语言与孩子交流,用孩子的思维与孩子交流,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与孩子交流,交流的最大目的就是是沟通通畅,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今天的众多家长皆是无条件满足孩子的高手,当然了,自己的孩子自己肯定要爱。但是我想与大家澄清一个逻辑的问题,爱是必然的。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父母的天使,尽管你认为调皮捣蛋的孩子是来向父母讨债的,亲情要用爱来维护,你是务必要赞同的。
任何没有爱的亲情,皆不能称之为亲情,任何没有爱的教育家,不能称之为教育。在家庭会议上,一切及难杂症家能够开诚布公,既能体现一个家庭的民主,又能让彼此共同参与中体会合作和亲情。比如,孩子每次回家都是抱着手机玩个不停,不做家庭作业。这是今天很多父母头疼的事情,就我对学生的采访得知大多数父母只会大吼大叫 ,然后抬出一大堆大道理。一边指责一边恐吓,如果你在玩手机,会怎么怎么样?如果你再不做家庭作业,会怎么怎么样?你以后长大后吃什么?你以后长大后靠什么来养家糊口?可以说在这个时候,家长们都成为了辩论家,演说家。按常理来说,坚持以这样的方式做教育,多次后应该会有改变。殊不知一年两年依然不改变,甚至雪上加霜。于是开始绝望,开始学着给孩子贴标签,开始在和邻居家做对比,结果矛盾越演越烈,甚至一发不可收拾。
我们大胆想象,试着此刻转换时空一上面的情景,再做一番分析。孩子还是同一个孩子,只是家长的理念稍稍有所变动。首先不急于马上发火,而是认真规划策划,准备一场家庭会议。有人会说孩子不愿意参加,怎么办?我想,这不是一个问题,如果作为家长这点便办法都想不出来,那就太困难了。依然按照正面管教的逻辑,按照事先的家庭会议策划,推选出会议的主持人,推选出会议的秘书。会议中可以提出自己的困惑,邀请孩子共同制定游戏规则,也就是我们说的,签订亲子成长协议。 比如说你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内玩手机,我相信你可以安排好自己的一切,我相信你会做到等等的问题。此刻作为家长,静静地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加入会议,观察这一切。倾听孩子的心声,倾听孩子的想法,倾听孩子所建议的做法。要是有了分歧怎么办?产生分歧是正常的,在分歧中不断讨论优化引导使其,更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最终白纸黑字签字画押, 是一起讨论出来的结果,于是后期,便能够理直气壮的给他指出来,推动整个家庭和谐文化的发展。
2020.5.25 2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