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势能造就英雄,也能淘汰英雄。当其兴盛之时,似乎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雄;可到了其衰败之时,身或死或流,且国或灭或毁。他们仿佛是被历史戏弄,一朝之间,由天之骄子成为时势的弃儿。中国楚汉之争的项羽,英国内战时的克伦威尔和法国内战时的拿破仑,似乎都是这种历史翻覆下的悲情豪杰。
无论是项羽、还是克伦威尔和拿破仑,这三位都是性格桀骜不驯的军事征服者。这三位军事史上的传奇人物,都先后建立了自家的帝国霸业。也都试图用“马上治天下”的办法,来维持自己的帝国霸业。然而无一例外都失败了。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传奇的军事统帅。他和我们传统观念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将不同。项羽不仅通兵略,而且武勇绝伦。项羽凭着一己“叱咤暗呜,千人皆废”之勇,助叔父项梁夺郡守印。亦以一己之力在三军之中,夺上将宋义的帅印。即使在生命最后关头,在乌江边上,也凭个人神勇,杀追兵百十人。像项羽这样的武勇超群之统帅,不仅在中国历史仅此一例,就是在世界历史上也是鲜闻的。
如果项羽只是一勇之夫就罢了。可他还是一位号令三军的军事统帅。项羽的军事传奇,放之世界军事上也是光彩夺目的。项羽以数千江东子弟兵,崛起秦末大乱之际,灭秦立楚,宰割天下。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破釜沉舟的气概,用三万之众破秦军三十万。在楚汉相争的彭城之战,其以三万之众,大败汉王刘邦的诸侯联军五十六万人。以如此少的兵力击败十倍,甚至二十倍于己的敌人,这在古今中外战争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即使在垓下之战,身陷十面埋伏和四面楚歌之中,项羽也是在遭受到六倍于己的兵力合围,才一战而败。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真正当得起“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杰,估计也只有项羽一人而已。
克伦威尔是英国17世纪内战崛起的一代枭雄。当时世界的东、西方都在发生激变。中国正在发生明、清王朝更迭的内战。此时的英伦三岛,新旧势力激荡。王党势力和议会势力都在磨刀霍霍。克伦威尔由一个清教徒和乡绅议员,逐渐成为议会军的军事统帅。克伦威尔先后在马斯顿荒原和纳西比战役中击败王军,奠定了议会势力在英国内战的胜出之势。
克伦威尔性格桀骜不驯,且着装随意,和当时极其讲究派头的英国上流社会格格不入。在英国内战胜利后,克伦威尔处死了王党的头子查理一世。但这位以代表议会势力而崛起的豪杰。他既没有做国王,也没有搞议会政治,而是选择“护国主”体制。这种不伦不类的威权体制,注定克伦威尔的宏图大业不可持久。
一位意大利裔法国人拿破仑,趁着法国内战混乱之际,以军功迅速崛起。随后夺权称帝。在小国林立的欧洲建立起自己的帝国霸业。这位好战的法国皇帝,在一次次征战中,挞伐着一个个对手,享受着胜利者的快感。然而就和项羽一样,打的胜仗越多,树的敌就越多,离覆败的悬崖就越近。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遇到了一生最大的军事劲敌韩信,法国皇帝拿破仑在滑铁卢也遇到了一生最大的军事对手威灵顿。韩信和威灵顿,这两位东西方的名将,都迅速抹去了两位貌似不可战胜的军事征服者的显赫一生。
无论是项羽,克伦威尔,还是拿破仑。他们都有过显赫的军事和政治生涯。项羽灭秦立楚,在巨鹿之战和彭城之战,以少胜多,迭破数十万众的对手。大封十八路诸侯,宰割天下,可谓无比显赫。克伦威尔在内战中胜王党,通过马斯顿荒原和纳比西之战,确立了自身“护国主”地位,主宰英伦三岛。拿破仑称帝图霸,在欧洲东挞西伐,以一国之力与列强为敌,何等威风。此三者可谓势入浮云,然皆不免一刹而崩的命运,何哉?
这个道理似乎也不复杂。西汉初年,陆贾拉住汉高祖刘邦的马缰进献《诗》《书》结果汉高祖一脸不屑道:我马上得的天下,要这些何用?陆贾正色回答:在马上得天下,难道治天下也在马上?显然项羽,克伦威尔和拿破仑都不曾明白“可马上得天下,不可马上治天下”的至理。此三人皆过度迷信自我。总以为凭一己之挥鞭,就能威服天下,而长治久安。然而,咄咄怪事的是:他们胜仗打的越多,敌人反而越多,最后终不免身败国灭,或死或流的下场。被历史无情的嘲弄一番。
成大事者,必得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项羽不立帝业而图霸业,失天时;弃关中而都彭城,失地利;烧杀劫掠,贤能不任和刚愎自用,人和殆尽。克伦威尔悖逆英国议会制兴起的大势,大搞一姓的“护国主”体制,天时、人和丧尽。拿破仑居四战之地,欲凭一己之力,与全欧洲国家为敌,且穷兵黩武,不得地利、人和。项羽把天下诸侯和百姓都得罪了,克伦威尔把议会和王党势力都罪了,拿破仑更是把欧洲各国都得罪遍,此三人,想不身败国亡都不可能。
他们的败亡之道,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得也马上,失也马上,马上治天下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