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生命的诞生,首先是在一个家庭里出现,
一个优秀的孩子,首先是在家庭里面学习成长,
培养一个孩子,离不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协同配合;
那么在家庭教育方面,我们的家长朋友们有做过哪些努力呢?
今天,和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古文,
看看古时候的先辈是如何教导孩子的,
看看同样作为父母,我们能通过这篇文章学到点什么。
本期选取文章:《孟子题词·孟母三迁》
选自人教版初中阅读练习>>文言文阅读>>
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有翻译后的文章
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居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译文: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世间君子认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
提问:为什么孟母要一而再、再而三的搬家?她搬家的目的是什么?意义在何处?
从文章我们不难看出孟母要搬家的原因,是因为她的孩子孟子总是喜欢学习周边的人和事物。为了让孩子不再学习那些不好的习惯,所以孟母才会再三的搬家。她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的搬家,也是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孩子都是纯洁干净的,很容易受周边的人和事物的影响,而且孩子的学习能力以及模仿能力很强,但是分辨能力却很弱,不懂得分辨事物的好坏。
提问:家长平时在和孩子相处或者沟通的过程中,是不是也经常观察周边环境和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反思自己的行为?
之前通过《曾子杀猪》一文,我们学习了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周边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吧。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那是因为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是最长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受各方面的影响,可能很多的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工作,和孩子相处的时间也就相对来说比较少了,孩子接触这个世界的时候,都是在模仿和学习中成长的,日常生活中,和父母接触的时间少了,也就更容易受周边环境的影响,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我们因为种种原因而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陪伴教育孩子,因为有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帮忙带孩子,自己对孩子的关心就相对来说没那么多了,那么我们作为父母家长,有没有经常观察周边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呢?当孩子玩电脑或者游戏时,是否曾说过:“为什么XXX可以玩,我不可以?”这类的话语呢?当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孩子提出反问的时候您又是如何和他沟通的呢?是摆事实讲道理,还是一味的强调孩子的行为是错的,不被允许的呢?孩子小的时候还没有建立健全的是非观,无法明确的分辨某件事物是否是正确的,非常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并且学习模仿外界的行为。我们可能做不到像是“孟母三迁” 那样教育孩子,但是在能力范围内,我们可以花费时间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教导孩子培养自己的辨别能力,孩子只有清晰地知道行为的导向是否正确,以及学习的对象本身的行为方式是否值得学习,才更容易接受这个行为规范对于自己的约束。而不是只记得家长发脾气的样子,但是对于事件本身没有具体的认知。
每个家庭面临的情况不一样,那么就让我们和家长一起来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