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集、第2集
故事的发展脉络和很多关键的点都没有改动,但是充实了很多上大学前的艰难过程,差不多用两集交代了小说的第一章(小说一共有306章,按照电视剧上下两部一共90集的预算来看,每一集需要对应3-4章,所以对第一章的这个扩充有点猛)。
但是,不得不说,扩充得很好。
新加的杨主任部分连接起了宋和杨巡之间的关系。虽然书中曾提起过杨母是妇女主任,后半部分宋谎称曾经插队的时候受过杨家恩惠,但是在之前的章节中都没有交代过任何与杨巡有关的任何信息,以至于小说里杨巡突然出场成主角的时候我一脸懵逼,感觉作者另起炉灶、半路才想起来还有这么一号人物。这次新加了杨主任的情节感觉不错,符合原著的逻辑,也为杨巡的出场以及后面宋帮助小杨有了比较说服力的解释。
杨主任让宋赶紧去镇里问明情况 大儿子杨巡会帮宋喂猪
然后借政审的一波三折也比较生动地表现了拨乱反正时期新提拔的基层干部所面临的巨大矛盾和压力(ps主任您基友是不是娶了个资本家大小姐),挺不错的~
此外,第2集对大学生活也进行了扩充,原本来自于更好的大学的虞山卿成了宋的室友,还交代了另外两个年纪阅历比较丰富的大叔室友,填补了小说前期我个人认为最大的两个bug——
bug1: 之后宋在金州厂里一直都暗地里和虞山卿较劲,和虞相爱相杀,但很多读者都觉得这种竞争来的很没有缘由,甚至有时候为了较劲而较劲。书里作者对宋的这种较劲,强行解释为虞来自更好的大学,激发了宋的斗志。不过电视剧里这么一改,先从虞的口中点破竞争关系,再用镜头配合两个人的差距(宋穿大棉袄、虞穿衬衣针织衫,宋穿解放鞋、虞穿皮鞋,等等),反而会让后面两个人的微妙关系显得水到渠成。
虞山卿道出宋运辉非比寻常 将来可能会成为对手
bug2: 宋之后帮雷分析了很多政策动向,并且都分析对了,但是单从读人民日报就能培养这么敏锐的政治嗅觉我觉得很假,高中都没上过的小毛孩两眼一抹黑进了大学,很难从读报上训练这种分析能力。电视剧里加上了室友大叔帮忙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剧情,大叔和室友的辩论成为了宋这种分析能力的训练师,倒可以为后面他“预言家”的身份提供依据。
大叔室友带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第一手讯息 并作出时局分析
不过也有几处改编有些无奈,比如宋季山喝农药的部分强行改成了晕倒,让宋运辉的录取信来得莫名其妙(还好杨主任的演技撑起了“全公社都知道大事不好了”的景象),再比如预告里还有宋直呼父亲“黑五类的狗崽子”的台词也在正剧里被剪了,不知道是审的问题还是为了洗白宋运辉,但是如果能把这两个激烈的过程再直观一些可能会更好吧。
第3集、第4集
最新的两集依然进行了不小的扩充和编排,但基本符合原著的逻辑,总的来说,扩充了宋运萍看望宋运辉的情节,丰富了雷东宝和宋运萍的感情基础,并提前了一部分小雷家的故事。从剧情上来看,雷宋的感情线和雷的事业线齐头并进,希望的种子在这个冬天开始萌芽。
扩充一:宋运萍看望宋运辉看到宋运萍突然出现在宋运辉大学里的时候我也有些吃惊,毕竟这是需要“坐着火车”才能到的省城,宋运萍的突然到访对这个物质匮乏的家庭来说有些情理之外,毕竟,弟弟为了路上省钱,曾写信说今年过年不回家了。但编剧扩充剧情的心很坚决,不惜卖掉运萍的头发来换取这一情节,以成功塑造了那种几近接近梦想却又不得不放弃的悲凉感。
其实,生活中我们何尝不曾有过这种体会?有些追求并不是客观上不再可能,让我们决定放弃的,更多时候,是不忍周围人所承受的巨大压力。我们以为,我们的妥协,可以让他们活得更好。
所以,当阳光照彻整个明亮的的大阶梯教室,宋运萍满眼渴望地听着弟弟沾沾自喜的进步,让弟弟活得更体面、让父母活得更心安成为她放弃追逐的最大动力。弟弟在大学生活的体验有多么美好,她为了弟弟放弃的心就有多么坚决。原著里对宋云萍放弃报考写得没有那么详细,甚至有些突然,但是在改革的浪潮中,那些无数个曾做出过牺牲的人们,他们的内心世界值得拥有这么多的篇幅。
所以,这部分扩充让运萍的人物形象充实了不少,也让这剧情增添了几分温度和共鸣。
运萍在大学教室里看着弟弟津津乐道
扩充二:雷东宝和宋运萍的感情发展
小说中雷宋二人的感情线并不突出,二人缘起于雪中搀扶,情定于一碗压得严严实实的饭菜,倾心于雷帮助运萍去找领导要求尽快摘帽。这些情节从各种预告中来看都没有删除。
电视剧在此之外,将二人相识提前到了宋运萍买长毛兔时(ps也增加了宋去农技站的情节,交代了宋擅长养兔子的缘由),增加了萍辉二人在小雷家村口被“热烈欢迎”的剧情。多了不少雷宋二人的交集,两个人之后的感情发展也不会被读者误解为是运萍单纯的对力量的渴望。
我觉得,这部分扩充让剧本的生活气息浓重了一些,宋运萍和雷东宝的人物形象也更丰满了一些,以至于有小伙伴和我说觉得小包总挺有意思的23333。
东宝运萍初遇 东宝亮出退伍军人身份作保证
扩充三:小雷家致富男团的日常
在书中,东宝与士根、忠富、红伟等一众人有的是发小、有的是用武力拉拢过来的,但总体上我没有记住他们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anyway,不重要,在电视剧里除了士根以外,其他都是他的发小,自然就混到了一起。并且增加了几个发小们好吃懒做、插科打诨的情节,反映了生产积极性不高的景象。
其实致富男团可以拍得再有喜感一点,看看后续会不会有惊喜。
致富男团在村口游手好闲 调侃东宝运萍
对了,雷母的演员找了苏小明老师,很惊喜,杨晓芸她妈的形象一直在我脑海里挥散不去,期待后续雷母和萍萍的各种日常。
雷母劝儿子尽早结婚生子
第5集、第6集
这两集总体来说没有增加太多新的剧情,主要是增加了雷东宝撒谎被老书记和雷母当面拆穿和虞山卿让宋打篮球这两个情节,其余部分基本上尊重了原著的情节走向。这两个新增部分,前者很有意思,是孔笙团队擅长的生活剧情,把雷东宝闷骚的铁汉形象很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估计不少女生会对雷东宝增加好感吧?
当然,也借老书记的口强调了一下东宝匪气的性格。后者(打篮球)暂时没看出有什么深意,可能就是对男主角宋运辉的人物性格塑造地再充实一些,并且也借此引出了宋去附小当辅导员的剧情,虽然引得比较牵强。
总体来说,原著写的真的很不错,编剧改编的压力也不是很大,除了情节的顺序需要重新布置以外,原著中很多台词剧本里可以一字不改地使用。
目前6集看下来以后,作为一个从未研究过影视剧本的人,我在想,讨论剧本和原著的差别,是否意味着比较二者孰优孰劣?目前比较能说服自己的的答案是,原著与剧本有着天然的区别,许多原著可以上帝视角让读者深信不疑的内容,影视剧在不使用旁白的情况下,需要运用更多镜头和剧情来说服观众。同样地,许多原著需要大篇幅描绘的画面,影视剧一个2-3秒的镜头就可以更加直观的表现。所以,我想聊聊剧本和原著对于人物的不同刻画。
1.宋运辉
小说里对宋运辉的性格一直是全知视角,他的坚韧和顽固,他的自尊和自大,他的缜密和敏感,几乎都是作者通过上帝视角和心理描写直白地告诉了读者。并且,原著作者阿耐很喜欢用这种方式去塑造人物性格。孔笙团队在翻拍《欢乐颂》时(作者也是阿耐),采用了大量的旁白进行表达,但是很多观众不能接受影视剧使用这种嚼碎了喂到嘴里的方式。所以,他们在《大江大河》中就放弃了这种形式,而其代价就是需要更多表现人物性格的工具性情节来加以佐证。
对于一个节奏如此快的影视剧来说,本身可供发挥篇幅就很有限,这些工具性情节的增加就更加显得困难重重。所幸的是,打篮球和与姐姐写信这两个剧情基本上完成了它们的功能预设,相信大家对于宋运辉有了更多一层的了解。
宋运辉坚持投完最后一个篮
2.雷东宝
在严苛的审查制度下,东宝变文明了。
可是东宝不能文明,东宝如果文明了,怎么让萍萍悲剧收场?东宝如果文明了,他最后怎么覆灭、后半部分的剧情如何推向高潮?东宝如果文明了,老徐、韦春红、陈平原、雷正明这几个非常典型的人物还怎么出场?
怎么办,wuli东宝不能文明啊!!
所以,带着镣铐跳舞,编剧只能借着有限的剧情(比如保留了压制镇里办事员的情节)和别人对东宝的评价的台词,来塑造雷东宝的土匪气息。但是总归有些生硬,不知道没有看过原著的小伙伴,你们觉得剧里的东宝像个土霸王吗?
编剧借老书记的口定义雷东宝“土匪作风”
3.宋父宋母
小说里一直在强调宋父宋母如何老实巴交、胆小怕事,这种人设在后面宋运辉和他两任妻子的相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工具作用。电视剧里新增了宋父送草药和烧摘帽申请书的剧情,送草药的剧情我觉得表现力一般(可能更多的是为了让老猢狲举报显得合理化),但是烧申请书的剧情我觉得加得还可以,至少我想不出更能表现他优柔寡断的方式了。
宋父烧毁宋运辉执笔的摘帽申请
4.梁思申
梁思申出场
因为对梁思申的滤镜太厚,以至于初次观影时捂着胸口,对思申“怼天怼地怼师长”痛心疾首,甚至怀疑导演是否对梁思申的那种骨子里的“骄傲”有什么误解。高贵的白天鹅,骄傲而洒脱,梁思申真该如电视剧中这般傲慢么?其实,在WG退散不久的历史背景下,和当时的孩子一样,思申并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出格。这场运动让孩子们的意识从小就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是时代的受害者,他们无知,所以他们无畏。评论区网友千门弃徒纳兰的分析特别在理,已然把我说服,贴上来和大家分享:
关于梁思申 颇有些与你不同的看法 小说中这个人物出场塑造的比较失败 一个孩子优雅高贵虚心谦和这个形象很假且不符合戏剧规则 现在的改动 找到了半大孩子身上那种自我为中心自高自大自恋自伤的特质 而且她对待老师的态度 也折射出那个时代距离打死校长批斗老师时代不远的背景 这个人物与我了解的真正高干子弟一毛一样 其实改的非常好
网上关于梁思申的争议很大,附上原著摘录,欢迎讨论。
只有一个高挑的女孩偶尔拿闪亮的眼睛研究一下他,正视的目光和微扬的下巴显示出女孩的无惧和骄傲。宋运辉也留意到那个女孩,他看得出女孩气质的与众不同,似乎周身散放着光彩。……
宋运辉见女孩举手,沉着冷静地发言辩称全班同学总有一半肯定能考上大学,比中专毕业的老师有出息。……
宋运辉很惊讶,认为自己必须处理此事,就叫女孩出去单独谈话。女孩子不卑不亢犹如天鹅一般优雅地走出教室,跟宋运辉来到操场中心,自报家门叫梁思申,又主动申辩她的理由。……
令他没想到的是,梁思申在好奇地问上几个问题后,爽快而大胆地找到班主任道歉。……
梁思申好奇宋运辉初中考大学的艰辛曲折,宋运辉则好奇梁思申的勇气直爽。梁思申成了宋辅导员的小跟屁虫,宋辅导员从善如流。
第7集、第8集
这两集主要围绕“举报风波”“小跟屁虫”“运萍出嫁”三个核心部分展开,主角悉数登场,人物之间的关系开始更加密切的联系,随着生活的前行,主角们开始成长。新增的部分主要为思申的无奈与宋运辉在运萍婚礼前期准备中的成长。
1.梁思申的无奈
思申“小七”的称呼在电视剧中提前了,父系亲人的登场亦早于原著,原著中梁母饱受夫家冷待的情节在电视剧中巨化为思申饱受哥哥姐姐们冷待。新增了思申为了早日与父母团聚而叛逆的剧情,并用自学初中知识衬托了这位未来的“人精”。虽然目前的角色并不讨喜,但基本完成了对童年梁思申的基本塑造,也成功铺垫了梁家的人物关系,为第二部留足了余地。
梁思申袒露复杂的家庭情况
另外,有关梁思申的角色争议,我想起梅婷曾经说过她的演戏心得,原句暂时没有找到,大概的意思是,她觉得这个世界上不会有完美的角色,一个好的人设,她喜欢反着演,去想想这个角色应该存在什么小毛病,以使得塑造的人物更加真实和立体。
这也是正午团队塑造人物时一贯的思路。
在第二部中梁思申将会大开金手指,事业爱情双丰收,但这些丰收都基于她“敢爱敢恨敢作敢为”。勇敢与冒进总是相伴随的,唯一的区别在于是否拥有鉴别时局的阅历与自我控制的能力。少年时期的思申显然在阅历与能力上火候不足,自然在勇敢与冒进之间难以把握分寸。所以,目前的梁思申会让未来的人设过渡得更加自然,并且人物也因此更加立体。
Ps常言道,不打不相识,小梁的出场有多少冲突感,她在宋运辉心中的那颗种子就会埋得多深。
2.宋运辉的成长
新增的室友剧情真的很不错,在三个大叔室友的轮番点拨下,宋运辉终于完成了对父母为人处事的超越。在进入大学以前,宋运辉的为人处事基本上只能从父母、姐姐中习得,而姐姐的行为也多数来自于父母的言传身教。他父母虽然勤劳善良,但不得不承认在他们唯唯诺诺的性格影响下,宋运辉即便有青春期荷尔蒙刺激下的叛逆感加持,也依然会充满小家子气,难以为大任。因而,对于这个十几岁的少年,在他人格塑形即将完成的末班车上,需要大叔室友们的出现,才能推动他的成长。
三个室友一起开导宋运辉
这些大叔都是何许人也?
这都是些饱受生活摧残而对生活依然不曾妥协的人。他们拥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个人素养,却在时代的洪流中不得不蛰伏。但他们坚持,从未放弃过。并且,这种坚持与有清晰目标的坚持不同,在当时的政策环境下,恢复高考几乎无望。所以那几年高考中上线的高龄考生,他们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有着异于常人的孜孜以求。
所以,与他们为伍,宋运辉很幸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未来的成功终于也不再杰克苏,一切都显得有迹可循。
与亲人的和解是他成长的第一步。接送亲友时利利落落地打点一切像极了收拾家务井井有条的姐姐,这是继承;与曾经避之不及的亲友落落大方地相处,则超越了家庭教育的局限,让他的未来大格局人设得以显露。
亲人在宋运辉的努力下重聚婚礼
总体来说,这两集依然保持了合理的进度和节奏,给主创人员比个心吧。
运萍成婚 宝瓶CP送别宋运辉
第9集、第10集
在这两集中,梁思申决定出国、小杨巡正式登场、宋运萍婆媳紧张、小雷家危机四伏。剧情上继续保留了对原著的尊重,并扩充了一些雷母与运萍的生活日常,使电视剧的内容更加多元化,在保持进度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照顾到不同观众的观影诉求。
梁思申出国前与宋运辉的交谈
在这两集中,剧情的主要发生地聚集在小雷家村,致富男团、老书记等村内的人物塑造也比预计的篇幅更多一些,等小雷家的剧情更充分以后我们可以再来梳理一下这些群像。当下我想表达的是,农村江湖的复杂性远远超过原著中所描写的那般,面对多方利益诉求的难以平衡,东宝的改革进程注定会困境重重,有来自于外部的压力,也会有来自内部的压力。
但由于作品的篇幅与重点所限,原著中雷东宝如有神助,至多只写到村民们在逆境时的炎凉冷漠,而虚置了顺境时可能存在的离心。目前来看,未来的剧情走向上,编剧可能想对这个问题有所勾画。
村社集体的成立有其聚合力, 但自其成立之日起也同时存在离心力。——陈柏峰(长期研究乡村江湖与基层政权的青年学者)
1.萍萍更贤惠了
宋运萍对雷东宝的点拨,基本遵照了原著的人物设定。但由于原著虚写了宋运萍对雷东宝的指点,因而电视剧赋予了雷宋二人床边谈话的具体场景,并由雷东宝自己点破了“没有了宋运萍以后还有谁能管他”,为他的最终结局埋下伏笔。
宋运萍点拨雷东宝
相比于原著,电视剧给予了宋运萍更多的刻画,她的贤惠特质也因此更加生动。在处理新增的婆婆传儿媳妇风言风语的剧情上,电视剧中宋运萍谈话间四两拨千斤地直中婆婆死穴(儿子的声誉),看得出,编剧很有农村的生活基础,并且也深谙不少具有当时时代特质的处事方式。仔细想来,在更加多元而丰富的今天,撕逼与大战齐飞,这种可爱的生活小像在我们的视野中越发弥足珍贵。
宋运萍说服婆婆停止散播流言
另外插一句,在婚后第一天,雷东宝还带着宋运萍去了雷家祖坟,“小雷家的媳妇身后也会葬在这里”一语为宋运萍的结局埋下伏笔,并且也在此交代了雷东宝转业回家的理由。雷家祖坟的场景在书中会多次谈及,在这个时间点登场也恰到好处。
2.杨巡不再割裂了
杨巡登场(董子健太拼了 截了好久才截到一张比较正常的)
小杨巡终于赶在第十集之前闪亮出场。果然如之前所预测的那般,借由杨巡母亲杨主任的前期铺垫,杨巡与宋运辉一家的人物图谱显得更加清晰了,杨巡的角色身份也不再与另外两位主演割裂。而由于杨主任一家在宋运辉上山下乡期间的帮衬,宋运萍(雷东宝)与杨巡之间的人物也得以串联了起来,使之后雷东宝帮助杨巡的情节更加的合理化。
原著中只是宋运辉偶然间抖出的一个小机灵,在电视剧中得到了无限的放大,促使了三个主角之间有了一条情感的线索进行维系。对于一个群像式的电视剧而言,这种人物关系让彼此不再独立,尽可能地减轻了观众因角色和场景多次转换而引发的不适感、突兀感。
由杨主任串联起杨巡与宋家的人物关系
以上,这两集依然不错。感谢二叔在微博上转发我的影评,听说周六只更新一集,祝大家周末愉快!
第11集
今天只更新了1集,除了在大学食堂雷东宝与“安云社”的四位老哥交谈、和四宝的正面冲突以及钢筋厂长家的具体场景以外,依然遵照了原著的走向。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人物和细节两个部分。
1.人物
在前往省城等车时,碰巧在附近卖馒头的杨巡向雷东宝送上了花卷。可以看出,编剧继续为杨巡和其他主角的人物创设着更紧密的关系,如果没记错,这也是新增的剧情。在小说中,雷东宝对于杨巡的态度一直不够积极,虽然在他最困难的时候给予了莫大的支持,但只停留在“惺惺惜惺惺”的路人缘层面。在这集中,雷东宝多次强调让杨巡有困难了去小雷家找他,已经透露出他对杨巡交织着欣赏、照顾等丰富的情感,使得后期的发展更加合理。
东宝从车窗里探出来嘱咐杨巡“有事去找他”
此外,主角的存在感是需要不断强调的。
在原著中,经常会因为聚焦某一个人物而“冷落”了另外几个主角。因而,电视剧在二次创作时,利用增加主角之间的联系,以尽量保证每个剧情阶段都能有三位主角的戏份,虽然剧情的发展和其他的主角真的没有什么关系,但人物的整体感因此得到了保护。
2.细节
如果说剧本是对原著的二次创作,那么画面中的细节则是主创团队对原著的第三次创作。
正午阳光团队一直都乐于抠细节,但他们又很少将这些细节作为卖点大肆宣传,可能抠细节真的已经成为他们在创作过程中的乐趣了。慢慢地,这些细节也越发像是主创们对着观众在躲猫猫,考验彼此之间的默契。仿佛主创们一边想着怎么样藏得巧妙些,一边又迫不及待地盘算着“来啊来啊快来找我啊”。我有时候都能想像到被观众猜中时,主创们躲在手机屏幕后狡黠一笑。
《大江大河》中依然不乏许多有趣的细节。比如前两天就有网友惊喜地发现,剧中梁思申口中的have a coke and a smile,是可口可乐为了纪念中美1979年建交而创设的广告词。
宋运辉第一次喝可乐
但有些细节则过于高深,需要专业人士的解答才可以让人顿悟。就比如第11集中,好多网友发现了二叔手中提着一个小玩意,灵敏的嗅觉告诉我们,这应该又是一处细节设计。但鉴于实在看不清这小玩意的具体样式,索性连U盘都被人往上猜了(233戳中笑点),二叔才被炸出来交代实情——
鉴于有多名“安云社”粉丝询问二叔手中是何物的问题?现解答如下:由于剧中二叔是北京军队高干子弟,本人给二叔加了一个小道具,二叔的老爷子在朝鲜战场上缴获的美军诺曼底登陆时配发的蛐蛐儿哨。有兴趣的了解一下。 ——田征的微博(该哨子为田老师多年收藏,微博配有实物大图)
二叔手提蛐蛐儿哨
田征老师是我很喜欢的演员,虽然从《你迟到的许多年》开始,我认识他的时间还非常的短,但中戏毕业生真的无法让人拒绝(比较惊艳的是,这部剧从主角到配角,一水儿的中戏毕业生)。正午团队正是因为有无数个这样的主创汇聚一堂,工匠般默默地抠细节却又毫不抢戏,才能把小角色都演出大光芒。
求真、创造、至美。——中央戏剧学院校训
以上,虽然只有一集,素材有限,但一不小心又敲了那么多字,《大江大河》确实没有让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