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很久都没有追过国产剧了,前几天《都挺好》的广告铺天盖地的席卷各种媒体,看了几条微博上的评论后,终于在这部剧快要结束的时候“上了车”。
主要是因为这个故事有和我相似的人生经历:家里三个孩子,两男一女,从小受尽冷眼冷语,父亲不当家,成年后母逝。简直复制粘贴有没有?
带着强烈的代入感看完这部剧,内心给它的评分却一再的降低,当时看到微博上一条评论说:苏明玉一定不要原谅这一家人,否则弃剧!
事实就是追完了,才发现得弃。
演员演的不好吗?非也,各种演技炸裂的热搜一波接一波,看过的都说香。故事情节平淡吗?也不是,恨不能一波八折了吧!
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到了现在,主流的宣传仍然喜欢去体现”大团圆“这种价值取向,疏不知其实有许许多多真正的”苏明玉“们也在追剧,在”看“自己的人生,在等结局,想看看自己走了一条如此崎岖的道路之后,前方是什么?
只能是抱头痛哭的原谅吗?是最不受待见的自己需要各种出钱出力不讨好吗?是即使得到最少还要付出最多吗???
这部电视剧就是想让我明白这个?
当看到明玉辞了工作在家陪着父亲看电视的时候说出那句:”有家真好“。对我而言却是剜心之句!
真正的苏明玉根本不会这样说!
因为真正的苏明玉从未体会过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心,手足的爱护,怎么可能说有家真好!
她的”家“里连她睡觉的地方都没有,吃饭都没有她的位置,还有干不完的活,这样的家有什么好?
再来说说明玉的成功,我并不认为从小在家受苦受气,挨打挨骂的”明玉“能够有非常大的成就,从未被家长关注过的孩子很少能长成一个自信的大人,而缺乏自信的人,又怎么能干销售工作干的如此成功!
是,成功的明玉能用钱解决所有的问题,让我们看着很解气,可是不成功的明玉们该怎么办?依旧活的像一张透明的纸,在所谓的”家“里没有存在感。还是说这部剧要告诉我们:不成功的话,你受的罪就是白受了。或者是要告诉我们:只有成功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曾经看过一部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无聊的时候随意打开看的,讲述了一个因为自己的失误烧死了自己的两个孩子的男人,因为放不下这件事情选择背井离乡,一直像一个苦行僧一样生活。整部片子相对的平淡,我一直以为到最后会有什么巨大的翻转,可是并没有,即使面对自己哥哥留下的遗言请他回来照顾他的侄儿,他都没有照做,依然选择离开了曼彻斯特。
看完以后并不觉得这部电影有什么奇特之处,却在很久很久之后都不能忘怀,让我不断的想为什么他要选择离开?为什么经过了那么长的时间,就连他的妻子都放下了并再为人母,他却无法直视这个城市。
后来在一个评论里找到了答案: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不与自己的过去和解。
没有原谅,不用道歉。与明玉而言也是这样:
有什么好原谅?自己的孩子都不能一视同仁,难道要怪孩子自己出生了?
不用道歉,道歉有用的话,该多好?
也不必逼迫自己去承担那些巨大的成功,我们能挣扎着从原生家庭中走出来已经是很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