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大多数人都还过着紧巴的日子,物质生活极不富裕。为了省些生活费也能逃避严热的酷暑天气,一放暑假,居住生城市的父母亲就把上小学的姐弟三人送到太行山里爷爷、奶奶生活的老家。那是个风景秀丽、空气怡人的地方,也是父亲儿时生活过的地方。村子里共有五六十户家,与周边的村子比,属于比较大的村庄,村里还设有卫生所、供销社、小学、还有一部公共电话。周边的孩子们还要聚集到这里上小学。
02:姐弟三人刚到老家时感觉哪哪都是新鲜的,充满了好奇心。叔叔姑姑大人们上山干农活、爷爷到很远的山坡上放羊,都想跟着去,奶奶不让,说小孩子不能去,不安全。为了哄住姐弟三人,就给她们拿了小号的锄头到村子边上挖些山葱、山蒜给家里当调料。最有趣的是村子里的房子和城里的不一样,墙是正方形的大块石头垒的,房顶是中间稍凸的平顶,上面铺一层厚厚的白矸小粒子,说是防水效果很好。村里的房子都是依山势而建,错落有至,青石墙上还锻造有斜花纹,房顶是浅粉带黄的颜色,真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
03:在爷爷奶奶家吃的一曰三餐中最令人难忘的是晚饭。一是饭的品种,通常各家的晚饭都是杂面条,用豆面手擀的面条,里面有自家种的红色短豆角,切成一寸左右的段,先将豆角煮熟后再下面条,最后用油将大蒜、盐炒香然后在面条中猛的冲一下,就算做好了。满屋飘着香味,盛上一碗饭,大家都端着碗到不远处的供销社的屋顶上去吃,一边吃一边聊天,姐弟三人一般不去,偶而去一回,听听大人们的欢声笑语。让人回味的是那种面条真香啊!每次吃撑了还想吃,奶奶假装地严历地吵人,才算做吧。记忆中的这种饭再也吃不出那个味了。还有就是爷爷每次放羊归来会在他的衣服大口袋中摸出一把红色的有玻璃球大小的一种l山果给姐弟仨,酸酸甜甜的,很好吃。爷爷说这种果子名叫岰梨(音),这两种食物四十多年了还是记忆忧新,想起来只想巴咂嘴。
04:这个小山村景色虽好,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时交通闭塞,村里的山民出行很困难。孩子们小学在村里上,初中高中就要到二三十华里外的地方上学了。出村的道路是山民土造的石头圪塔以及原始的石板、黄土铺就的,道路狭窄不平,加上重山峻岭海拨较高,出行全靠两个大脚板,运输物品靠肩扛手挑,如果哪家有病人,就需要几个大劳力抬担架到二三十里外的医院就诊,为此有的山民因道路不畅来不及到医院就挂了,真让人遗憾!那时在山里过暑假不到一个月,姐弟三人就想念城市的生活了,三个人就在一起嘀咕,说哪一天或者把山炸开个大口子,开车一下子就回到城里多好,就不用很辛苦地走上大半天才能出山。
时光荏苒,十多年前,在政府扶贫帮助下,双车道的柏油路修到了村子里,村民积极响应退耕还林政策,春天黄色的连翘花开的遍布了一坡又一坡,粉红的桃花也是满山遍野,夹杂着松树和柏树,郁郁葱葱撒是好看看。这个小山村被所在市喻名为市民的后花园。大姐两口子经常约一帮驴友徒步再走小时候走过的线路,到了老家后吃吃农家饭,回去时再带一些山货,在大姐的建议下,本家的兄弟开了宾馆,取了个美丽的名字……白云人家。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