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文较长,近5K字,加入了实例,感谢您的耐心阅读和建议)
之前看了《囧妈》久久不能平静,犹如镜子能观己,犹如余音常萦绕。恰好这两天学习了欢欢老师关于沟通的课程,和电影情节一结合,太多的似曾相识和感悟,受益良多。
首先给大家分享下美国著名婚姻辅导专家盖瑞·查普曼《爱的五种语言》,非常经典实用。一、高品质的相处;二、赞美和肯定的言辞;三、带有爱意的行动;四、惊喜和礼物;五、亲密的身体接触。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这五种方式去感受爱和给予爱。
接下来以电影的镜头为引,穿插日常故事场景,我们一起来感受下爱的语言的魅力。
镜头一
“你下次见到你妈之前,能不能先把电话放下。”这是张璐对徐伊万说的一句话,我想这也应该是导演想对观众说的话。有句话说,最长情的告白是陪伴。可是我想还得再加一句,陪伴得是高品质的。
当今时代,手机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巨大便利,但技术的进步却无法代替情感的交流,世界的距离变得近了,心的距离却远了。一家人团聚吃饭时,陪孩子游戏时,情侣约会时,陪父母散步时……随时随地,机不离手,眼不离机。你的注意力和情感都不在陪伴者身上,这种看似的陪伴,并没有效果,甚至适得其反,自欺欺人。你也许会说我很忙,没有时间,事实上你只是不会管理时间。质重于量,你这样一整天有一搭没一搭的陪伴,自己做事情效率低不说,对方还不领情,远不如放下手机,专一认真的一小时。当你真的要忙的时候,坦诚的讲清楚,对方也能理解,你也不会被打扰。每个人都有情感需要,都希望自己被特别对待,你的态度会让情感付出变得有温度和厚度,而这份专属感才会慰籍心灵。
镜头二
『伊万:“你不喜欢这个台灯吗?”』『张璐:“从它进家门第一天起,我就觉得它长得很做作。”』『伊万:“你怎么可以这样骂它”』……『张璐:“你为什么要这样锲而不舍的改造我呢”』
场景是不是很熟悉,这也是我们在家庭关系中常有的核心矛盾,以爱为名义的自以为和控制。我们往往要么是控制者,要么是被控制者。这也是越爱越痛苦的根源,无法好好沟通的底层原因。但凡是“我是为你好……”、“为什么你就不能……”、“你怎么可以……”这样的句式开头的基本都是控制。
想要控制别人是我们每个人的本性,因为我们从小时候就是这样被养大的。从人格发展阶段来讲,第一阶段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希望世界和所有人都围着我转;第二阶段,开始知道和这个世界、和他人的关系,客观的认识到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你是你,我是我,我们和而不同。而真正要懂得这些,确实需要很多磨合、修炼甚至痛苦,但经历磨练和痛苦不可怕,最可惜的是那些苦白吃了。吃了苦没觉醒、没改变、没成长,只会在痛苦里面周而复始。痛苦本身是老天给的觉醒的机会,通过反思学习,改变自己的机会。
你对别人好,是用对方想要的方式对对方好,还是为了对方如你所愿的对你表达谢意?你喜欢的,对方就一定要喜欢吗?你认同的,对方就一定要认同吗?
看两个生活中的小故事吧!场景一:老公在玩电脑游戏,妻子特地好意切了一盘苹果,放在他手边,叮嘱他吃点水果,但是最后发现他没有吃。妻子会是什么反应?这个时候估计没有几个人内心会是开心的。如果是带着“我好心伺候你,你应该……”这样的期待,去做这件事情,那么情绪肯定就会上来了。
应对一:哼,不吃拉倒,倒掉算了或者我自己吃,今后再也不给你做了。冷战。
应对二:『“你怎么不吃?”』『“没看见我在忙吗?”』『“忙也可以先吃啊,又不是什么正事?”』『“你别烦我”』……战争拉开序幕,好事变坏事。妻子可能也不会和你继续吵,她把生气悄悄吃掉了,然后却开始不断找茬儿:“怎么衣服又到处乱放?你就不能把地拖一下吗?整天只知道玩?”对方并不会理解:“又在发什么神经?”你看这是有情绪,并没有在源头上解决问题,而是泛化到了别的事情上。吵到后面就忘了是为什么而吵,其实就是借故在发泄情绪。
应对三:如果先让自己顿一顿,说“我特意给你准备了苹果,但你一点都没有吃,我有些不开心”,这句话看似简单,真说出口却很难。这就是真正的非暴力沟通。客观事实+我的情绪+我的需求,修炼很难却很有必要。总结一下,可以从以下三步来看:
第一步:首先自己要明白,才能让对方明白;通过自我觉察,把杂糅的不相关情绪抽离出来;
第二步: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学会表达。不要因为自己付出了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理所当然,大义凛然。我切水果是希望得到对方的感谢,表达一下爱意并且被对方看到。学会表达,放好水果,求表扬,笑嘻嘻的,应该没人这个时候会说“滚”吧。如果她没吃,你生气了,可以直接说:“我好不容易给你切好了水果,你不吃,我不开心了”。如此一来,把抱怨变成“你要什么”,就冤有头债有主,真实的情绪表达出来,对方往往也会容易反思自己,架还吵得起来吗?
第三步:真正的爱其实是不求回报的,你所有带着“他应该谢谢我”之类的期待的,其实都不是完全纯粹的爱。你先不生气,而是想想:他会不会不喜欢吃苹果,那我下次换成梨子;他是不是在打游戏比赛,确实没空;然后不带情绪的问:“怎么都没吃啊?在忙啊?”真正平和的,接纳对方的,爱对方的语气和方式。这就是真正全然的爱,是需要双方努力才能修来的。
场景二:一大早,你还躺在床上,婆婆端来早餐,说快趁热吃,等下过点了就不好了。
应对一:如果在这难得的睡意朦胧中你愤愤的想着:就不能等下再起来再吃吗,难得睡一次懒觉,嘴上也不客气的吼着“烦死了,我要睡觉”。厉害的婆婆可能就开骂或者唠叨了,脾气好点的就默默的不高兴了(对你不发作,却难保老爷子或者家人不会躺枪)。就这样本是好意却可能引起家庭的争吵或者不快。
应对二:马上觉察自己,从“我要睡觉”到“妈妈其实是好意”,一念之转,前者是生气,后者是感恩,真诚一句“谢谢妈”。婆婆可能反而有些不好意思“嗨,快趁热喝了”,然后婆媳融洽,一家人和和美美皆大欢喜。如果你确实想睡懒觉,换个开心的时机和婆婆撒个娇:妈,明天让我睡个懒觉呗,保证起床后也乖乖吃早餐。这时候婆婆就应该什么都明白了,内心也会很欣慰你前面的态度吧。
佛说凡是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就是慈悲。“一句良言,使心欢乐”,“生死在舌头底下”,“良言一句三冬暖”,美好的语言往往蕴含无穷的力量。而我们常常习惯出口就是暴力,比如生活中“哇,你买了一束花回来吗?”“你瞎啊!”。我想美好的心情应该会就此打住,再也没有想沟通下去的欲望了吧。反之,我们如果善于发现美好的、哪怕细小的变化,真诚的夸赞,比如“妈妈,你这件衣服真的好漂亮”,“今天您做的饭真好吃,从小到大就爱这一口”,“你头发这样扎起来好年轻啊”……你能想象到老人家开心的表情吗?
镜头三
火车上,妈递过来一盒子:“吃颗大白兔奶糖,别低血糖”。伊万猛一推手:“哎呀,我不要吃”。妈不悦:“不吃拉倒”。
先谢谢,再拒绝。谢谢是为了表达我看到了你的好意;拒绝是坚持了自己,可能我现在确实不需要。如果剧中伊万换个回答:“谢谢妈,我不吃,我想躺一会儿”,或许老太太听到后,心情也就不会这么不悦了。先表达感谢,再表达拒绝,最后表达需求,逻辑缜密,非常实用的沟通秘籍。
镜头四
伊万在火车上找到妈妈时,妈妈开心期待:“你是来陪我的啊?”结果伊万劈头盖脸凶巴巴的一句责问:“谁让你坐火车的啊?”然后就这个问题,两个人沟通了很久,直到最后才说需要拿钥匙回家开门取证件,结果并未能如愿。
沟通法则一:要事先说,重点前置
你到底要做什么,要说什么,请前置,这个是沟通中常犯的毛病。如果剧中换成『“妈,你把护照先给我,我有急用”』『“干嘛啦”』『“你先给我,火车快开了,我等下告诉你,谢谢妈”』。或许就没有后面这么多麻烦了。《金字塔原理》里面也推崇大道至简的表达和逻辑。
沟通法则二:说话不要有歧义,确认总结后再结束
伊万坚持要乘坐飞机,妈妈:“好吧。”两个人理解的意义是不一样的。伊万以为妈妈同意了,而妈妈的意思是“好吧,反正我是要坐火车走的,陪不陪我你随意”。所以在正常沟通中,可以加一个确认环节,以防万一。确认和总结都是很好的沟通技巧,也能锻炼说话的逻辑性强,做事更显得靠谱干练。
如果伊万当时再和妈妈确认一下:“您说的'好吧'是说跟我一起坐飞机去吗?”,这样就不会有误解了。
沟通法则三:不要擅发60秒微信语音方阵
妈妈决定坐火车后,给伊万发了微信语音,但伊万并没有时间听。现在微信很方便,可以文字和语音,语音留言更是省去了打字的麻烦。但如果是重要的事情,需要考虑对方是否方便听语音,而且太多信息的话也容易遗漏。如果一定要用语音,也建议用文字说明下要点且前置。
沟通法则四:越急越要冷静,少说话,多思考
『伊万:“你赶紧的,火车要开啦。”』『妈妈:“别催啦,越催越慢。”』妈妈在包里找钥匙的时候,伊万一直着急催促。当我们着急的时候,越要控制自己,要冷静。此时说话更多带着情绪,基本都是废话,于事无补。因此此时说话往往会助燃对方情绪,反而添乱。适当的时候,闭嘴也是修炼。好的沟通都是先解决情绪,再解决问题。
沟通法则五:教导性、指责性的话尽量别说
『伊万:“您能不能找着啦!我上次就跟你讲过了,你钥匙就放在固定的那一格。”』此时说这样的话,毫无用处,不仅起不到作用,反而会激化对方的对抗和逆反情绪。“我早就和你讲过了”、“都和你说过很多次了”、“你昨晚就不听我的,叫你早点睡觉”、“每次衣服不都让你叠放吗,现在又找不到”……是不是有种幡然醒悟的感觉呢?
沟通法则六: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
举个例子,看高手如何教孩子不迟到。
“宝贝儿,你看,妈妈算过了,只要7点钟起床,我们就不会迟到,明天早上加油好不好”,结果还是迟到了。
“宝贝儿,我们今天迟到了10分钟,你觉得,哪里改变一点,我们下次能不迟到呢?”以此激发对方去自主思考。小朋友回复后,“好,明天我们一起继续加油”,结果可能还是迟到。
“宝贝儿,我发现我们今天有一个进步,你确实做到了,吃饭快了很多,可是我们今天还是迟到了,你说该怎么办啊?”
孩子看你不指责,还引导他一起闯关游戏一样去解决问题,会觉得很有趣,也很有挑战。她知道真的不迟到了之后还会得到老师和家人表扬,给予正面的反馈,那她慢慢就会喜欢上去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独立思考,自己也更加自信,有成就感。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如何正面的去引导,去解决问题,比责怪更加有价值。
沟通法则七:不要随意打断对方说话、插话是一种修养
剧中伊万的下属“锅贴”在美国和伊万打电话的时候,两个人在电话中的对话,犹如鸡同鸭讲,自说自话。互相插话,缺乏倾听,因而都很难快速准确的理解对方要表达的意思。
沟通法则八:身体语言大于口头语言
沟通公式=55%肢体语言+38%语音语调+7%说话内容。沟通中,我们往往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想着去说服对方,表达观点。却总是忽略倾听,观察,理解和感受对方的意思,不习惯积极回应。“对”、“嗯”、“是的”、“还有呢”、“你说的对,你再多说说呢”,整个交流下来,或许最后你什么都没说,对方也会跟你说“今天和你聊得很愉快”。总之沟通过程要让对方舒服。
沟通法则九:不要无中生有、臆测瞎传
剧中‘锅贴‘跟踪着张璐和律师,电话中对伊万说:“他俩关系挺暧昧。”伊万单方面的小火苗顿时熊熊燃烧。实际情况是,张璐非常有主见和分寸拿捏,当时她对伊万还是有感情的,并没有其他方面的考虑。但伊万却听风就是雨,对着张璐意气用事,在并没有求证清楚的情况下,做出很多荒唐事,说出一些荒唐话,让自己变得更加被动。而’锅贴‘的臆测传话也有很大责任。君子要勤于思,敏于行,讷于言。
沟通法则十:好好学会说再见
『妈妈:“哎呀,你别啰嗦了,走吧走吧”』很多时候我们说话总是口是心非,也就是常说的刀子嘴,豆腐心。明明心中有羁绊,却故意显得自己磊落,往往两败俱伤。
沟通法则十一:不要用Diss的语气来沟通表达
一段对话中,妈妈在合唱团是主唱,万众瞩目,在伊万眼里却是老三套;伊万是大企业家,在妈妈眼里,就是什么都做不好的孩子。话语中对方没有感受到被欣赏、被认可、被看到,往往会赌气、证明、反抗。
曾经,或许我们都有疑惑,明明都深爱彼此,却总是互相伤害。现在,懂得并学会有效沟通,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去掉那些本不该有嫌隙,用爱的语言去创造和感受幸福!
文于2020.02.21
欢迎诸君多提宝贵建议!每一份关注都是对我最好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