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餘三念住」受、心、法三念住。申二、餘三念住(分三科) 酉一、辨相差別(分二科) 戌一、列名(分三科) 亥一、受(分三科) 天一、徵【云何為受?】 「餘三念住」:受、心、法三念住分二科,第一科「辨相的差別」辨這餘三念住相的差別分三科,第一科是「列名」分三科,第一科是「受」。受第一科是「徵」。「云何為受?」怎麼叫做受,受怎麼講呢?這是「徵」。下面第二科是「列」。列分二科,第一科「明相依」。天二、列(分二科) 地一、明相依【謂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樂身受、苦身受、不苦不樂身受。如說身受心受亦爾。】 「謂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這是三受它是能依的。「樂身受、苦身受、不苦不樂身受。如說身受心受亦爾」這個身心呢是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的依止處。「身受」就是前五識,「心受」就是第六意識,這樣意思。那也就是「識」是受的依止處,你若沒有心王、也沒有識,受不能生起的,所以「識」是所依,「受」是能依,這樣子。這樣說這個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是三個,樂身受、苦身受、不苦不樂身受、樂心受、苦心受、不苦不樂心受,加起來就是九個了。地二、顯差別【樂有愛味受,苦有愛味受,不苦不樂有愛味受。無愛味受。依耽嗜受。當知亦爾。樂依出離受,苦依出離受,不苦不樂依出離受。】 「樂有愛味受,苦有愛味受,不苦不樂有愛味受。」這是愛味受有這三個,這是第二科「顯差別」。這個受,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還是有差別的。就是樂的有愛味受,苦的有愛味受,不苦不樂的有愛味受。還有「無愛味受」,無愛味受當然就是沒有樂的有愛味受,沒有若的有愛味受,沒有不苦不樂的有愛味受,也是三個。「依耽嗜受」依耽嗜受其實即是以受為依而有「耽嗜」,「耽嗜」實在就是喜愛的意思、貪著的意思。「當知亦爾」也都是有三種不同。 「樂依出離受,苦依出離受,不苦不樂依出離受」。就是依這個樂而有出離,依這個苦而有出離。就是樂的時候生貪心,那我不生貪心,雖然是樂但是不生貪心。苦令人生瞋怒的心但我不生,苦來了但心裡不憤怒、不瞋,所以就是出離。「不苦不樂依出離受」。天三、結【如是總有二十一受。或九種受。】 「如是總有二十一受」前面總計有二十一。看《披尋記》。《披尋記》九六頁:《如是總有二十一受等者:謂受自相略有三種:若樂、若苦、若不若不樂。如是受所依謂身及心。受差別謂有愛味、無愛味、依耽嗜、依出離,各有若樂、若苦、若不苦不樂三種差別。如是總成為二十一。又或說受自相有三,所依有二。差別有四,故成九種。》 「如是總有二十一受等者:謂受自相」,受的自相就是有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這三種「略有三種:若樂、若苦、若不若不樂」。「如是受所依謂身及心」這樣子就是九個受。「受差別謂有愛味受、無愛味受、依耽嗜受、依出離受,各有若樂、若苦、若不苦不樂三種差別」。三四一十二,十二加九就是二十一受。「如是總成為二十一」種。「又或說受自相有三,所依有二」就是身心,那麼加起來就是五。「差別有四」五加四就是九個,是這樣算這個數的。(201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