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区内有一所小学,在区里的排名也算是靠前的,因为它的学位,这个十几年楼龄的小区的楼价才得以一直稳中上升,我们也是看中了这个下楼就有学上的便利条件买了套二手房。
有好长一段时间我都恰好会在固定的时间经过小学外围,听到了学校广播里传来的震耳欲聋的音乐声,非常熟悉,是《江南Style》+《小苹果》+《最炫民族风》的串烧。过完一个寒假了,我还是会听到,每天如是,在固定的时间音乐就会响起,我猜是学校为了舒缓一下学生紧绷的大脑神经而在课间播放的。
无独有偶,儿子幼儿园的早操时间,是老师带领着孩子们一起跳《小苹果》。
我为此产生了一些隐忧。
首先,我必须澄清,我不懂得专业的音乐鉴赏,也绝对不是排斥这些“洗脑神曲”(万能的网友赋予的定义)本身,它们的热度高居不下,必定有它们深受大众接纳的理由。
同时,我也不否认新时代的教育应当与时俱进,但是这个时代浪潮里兴起的事物很多,可供选择的也很多。而站在儿童教育的立场和角度,我真正忧虑的是,这些受成人调侃而红起来的快文化和黑幽默,是否应该在校园里登堂入室?儿童是否具备了辨识这些文化有无可取价值的能力?
对,我忧虑的重点就是传播价值。我清晰记得这两个MV,内容不知所云,演员动作极其夸张,而且带有些儿童不宜不能直视的画面,我理解不了歌曲想要传达的思想是什么。用一个地道的港语来形容它们的热度最适合不过——“得啖笑”,即笑笑就好。
我更理解不了这样的素材是如何能登上学校这个大雅之堂的,尤其在那句重复的“sexy lady”的歌词上。我想知道这些会否被学生问及,问及的时候老师又是如何讲解的。
我不能证明从精神领域来说,每日被这些亢奋的神曲洗脑洗耳的孩子们,他们的神经是否会受到不利的刺激,如果有相关专业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必将甚好。
但是换一个角度,我怀孕的时候有去一家大医院听孕妇课程,专业的医生引导我们,要多听一些莫扎特等舒缓的音乐做胎教,因为能培养宝宝的好情绪和好思维,不适合听一些亢奋过度或哀伤过度的音乐,因为如果宝宝经常受到这样的影响,情绪会不稳定,性格也会容易暴躁。
这不是无中生有,很多医院都有这些课程,很多医生都是这么说,很多音乐软件都会有胎教音乐专区,而里面没有一首是类似神曲这样的音乐。这或许可以反证到每日听亢奋歌曲或许有不妥。
当宝宝还在妈妈的腹中时,所有家长都已经开始了殷切的教育和引导,可见这重视也不是一般,但是把孩子送去学校以后,家长们曾经小心翼翼避开的种种,反而被用于教育了,这也是让人很不安。
学校是什么地方?是栽培未来人才的土壤,它所汲取的肥料应该有营养、且适合小孩子这种弱小的生命良性成长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正统之所,一切教育和引导应当选取学生容易理解的、三观正、能量正、有积极意义、值得传播的素材。
校方不但从主动选取素材的角度要严格把关,就算对学生私底下传播的一些与此不符的、不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的东西时,老师也要及时主动地干预制止,并加以引导。
信息社会无边界的传播方式,以及人类特有的猎奇心理,可以造就很多事物无理由地红火起来。我们没有办法阻止这些,也没有办法隔绝孩子不去接触,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放松警惕。现代的孩子心灵很脆弱,这跟现实息息相关。而一切一切都需要学校和家庭付出更多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