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一
一九五六年,林新成七岁。
林新成家所在的村子叫杏林岗,它是豫东平原上一个偏辟、贫穷、落后的村子。
说它偏辟,这个村子不但地处豫中和陈南两个地区的交界,而且前面的四分之三属于陈南地区的陈北县管,后边的四分之一属于豫中地区的金东县管,离陈北县城约有五十华里,离金东县城约有九十华里,去两个县城都没有官道,只有两条六七尺宽的弯弯曲曲的土路,分别通向东边三里地的陈北县的周胡集,和通向北边八里地的金东县的柳林岗集。
说它贫穷,解放前这个有三百多户的村子竟没有一户大地主,只有两户没有名气的地主和六户富农,大部分农户是周胡集大地主周老万和胡百顷的佃户,农闲时,百分之八十的人家外出逃荒要饭,除了两户地主家与六户富农家外,其余户基本上都是低矮的麦草屋。
说它落后,这个村子没有出过一个象样的文化人,全都信迷信,每月的初一十五都有成群结队的人到村后的龙王庙大院上香求愿,乞保平安。
属于金东县管的北头那一方块,东半部分大部分姓刘,西半部分大部分姓林,林新成家又住在西半部分的前街西头路北。
林新成家有四间破草房,三间为堂屋,一间厨房在东边,宅子有三分大。林新成的父母都是四十多岁了,更是两个与世无争的老实农民,解放前靠租种胡百顷十几亩地交租后剩余的部分,和农闲时到外边讨饭来维持生话。他们共生育了八个孩子,除了老大女儿和老八新成活了下来,中间六个都因病无钱治疗而夭亡,解放前象他们这样生了七八个、十几个孩子只成活一两个的,甚至全死亡的占绝大多数。解放后,他们一家四口人分了十六亩土地,因为不再交租子只交公粮,日子也就一天一天的好起来,一九五六年,上边又号召刚分到土地的农民走集体合作化道路,他们又和其他农户一样,先参加互助组,再参加合作社,集体劳功,按出勤工分分东西。林新成的父亲林庆恩因为老实可靠,合作社把集中起来的十几头牲口交给他饲养,他们又在院子的西边搭了两间牲口草棚子。
七岁的林新成,白天总是挎着一个竹篮子下地给喂的两只小山羊割青草。其实,家里并没有指望他,象他这么大的孩子,整天都是在大街上跑着玩,别惹事就行,给小山羊割青羊,母亲和十七岁的姐姐收工回来,随便在什么地里弄几把捎回来就够小羊吃的了,但是林新成不愿意跟着街上那些疯孩子瞎跑,真没有到地里割草有意思,而与林新成关系好的四五个小伙伴,也向林新成学习,更主要的是,到地里还能听一个经常到地里转着玩的,一个叫刘万亮的老爷爷哼小曲、唱大戏、讲故事。
刘万亮老爷爷已经有八十多岁了,长着一头白发,却没有一根胡子,慈眉善目,白白净净,还经常穿一身白棉布衣服,非常的好看,他说话又好听,小孩子们都喜欢他。听大人们讲,他兄弟三人,长得都很器成(英俊漂亮),但因家庭贫穷,只有老大娶个丑妻成了家。比他小五岁的弟弟因聪明漂亮被本村的刘财主看中招到家里为他们看家护院料理家业,因为刘财主的唯一儿子虽然十五岁就娶了媳妇,但却是个半呆子,具传,刘财主的儿媳妇生的几个孩子都是万亮三弟的,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那样,万亮三弟因积劳成疾而死,他不但为刘财主家的家业费尽了心血,还为刘财主家延续了烟火。而刘万亮从八岁时就投靠了一个戏班子学戏,因聪明漂亮学唱旦角,打扮出来真比漂亮的姑娘还漂亮,戏班子经常到省城开封演出,在他十五岁那年,被省府的大人看中要了过去送进了皇宫当了太监,一干就是二十多年,直到清朝灭亡,之后,他又在北京、天津、开封等地:混了三十多年,四八年开封解放,才因年纪过高叶落归根回到了杏林岗,住在也六十多岁的侄儿为盖的一间草屋里。
在杏林岗村,刘万亮爷爷算是经历最复杂,见识最广,懂得最多的人了,回来这些年,他总是很乐意把自己经历的事见过的事听过的事讲给愿意听的人,特别是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
刘万亮老爷爷会哼的小曲有五十多首,其中《有一个姑娘本姓黄》,孩子们都学会唱了:
有一个姑娘本姓黄,
嫁个女婿光尿床,
头一夜尿得被窝湿
二一夜尿得漂大床,
三一夜尿得发大水,
四一夜尿得生的鱼儿闹嚷壤,
生的鲤鱼红尾巴,
生的鲢子一拃长,
生的鲶鱼呱哒嘴,
生的泥鳅钻泥浆,
黄姑娘心里好难过,
不住的埋怨爹和娘,
您光知道图财产,
咋没打听打听他尿床不尿床,
这样的日子可咋过?
一辈子要赔着这个尿床郎,
我看我也难活久,
早晚要淹死见闫王。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