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朋友圈里看到了一组老乡发的图片:浓密的草丛下,朵朵铜绿菌破土而出。
看到这些图片,我才想起,又是一年出菌时,也不禁想起了故乡的山珍,故乡的野菜和那些久违的味道。
故乡在隆阳区南边的西邑乡补麻村,距隆阳区37公里,距西邑乡政府5公里。东邻叠水河村,南邻乌马村,西邻羊位村,北邻丙麻乡。全村土地面积8.79平方公里,海拔1435米,年平均气温24度,年降水量969毫米,独特的气候环境,赋予了故乡大山丰富多样的植物资源,尤其是故乡的各种山珍野菜。
一 、山珍
说到故乡的山珍,在我的记忆里,最先粉墨登场的就属各类菌子了。
农历五六月份,经过无数个电闪雷鸣的雨夜,催得在山上休眠了一年的菌子,一夜之间破土而出,在绿色的草丛里,撑起了大大小小,各式各色的“雨伞”。大雨过后,天还未亮的清晨,已有戴着竹叶帽,披着油纸,背着背篓,手提镰刀的人,在茂密的树林里出没又迅速消失。地上的草叶子滴答着雨水,沾着黄色的泥巴。眼尖的人,早已发现树林的草丛,已有人走过的痕迹,但是嘴里依旧念叨着:“千人有千份,万人有万份。”转悠了半天,就在一无所获、垂头丧气,准备悻悻离去时,脚下一滑,四脚朝天。“哎吆,妈呀,杂这么多呀!”草丛里,这里一场密密麻麻的铜绿菌,那里一片若隐若现的汉谷菌,拾菌人对陡坡上的几朵大的老羊肝和方嘟嘟已经不屑一顾了,那矮小柔弱的鸡屁眼儿菌、茅草菌、拱土菌和突兀立着的姜疙瘩更是直接踩着过去,更不要说红菌子、马屁泡这些入不了法眼的,尤其遇到有毒的红菌子,我们会指着红菌子,口中念念有词:我不逗你不惹你,你逗着我,我拿起镰刀砍死你。确定好目标后,拾菌人左右开弓,手刀齐上,一地菌子被收入篓中;包谷地里,行走如风的大爹,不一会功夫,就在一个“秘密基地”里找到成群结对的鸡枞,大如小伞,小如花蕾,有黄鸡枞,白鸡枞,红鸡枞和黑鸡枞。
回到家,手巧的妇女,把菌子用青辣椒、大蒜爆炒,或煮汤,其中味道最美的属杂菌子一起炒,一起煮,味道不逊色于保山出名的粉菌手。鸡枞洗净后和烧过的细青椒、花椒、大蒜一起舂来吃,味道鲜甜。吃不完的鸡枞和菌子,会拿到集市上卖,更多时候,人们会将各种菌子洗净切成片,用面粉和各种佐料搅拌后,放入罐儿里密封,择日再食用;鸡枞大多用油炸,炸成油鸡枞,甜中带香。
二、野果
清明节前后,山上的黄果儿成熟了。人们拿着红色塑料桶,用塑料瓶带着山泉,绕过小路,穿过树林,爬上山坡,攀上石头旮旯,在一棚棚长满了硬刺的黄果儿树旁,垫着脚尖,冒着被黄果儿刺扎伤的风险,用指尖摘下那颗颗沁着水的黄澄澄的小果儿,放到嘴里,酸酸甜甜,比橙子橘子还好吃。忘记带桶的时候,我们就地取材,用长长的草杆儿将颗颗黄果儿串起来,一串一串,既是果实,也是孩童的“天然项链”。
黄果儿快要落幕的时候,就轮到黑果儿登场了。黑果儿长得黑曲曲的,细细的绒毛清晰可见,虽没有黄果儿晶莹剔透,摘下后还能看到里面长着白色的“不明物”,但它个头儿大,熟透了的果实没有一点酸味,汁水多。记得我们经常一边吃一边说着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顺口溜:吃黄果儿领黄女儿,吃黑果儿领黑女儿,吃桑果儿领三个儿子三个女儿。
能领三个儿子三个女儿的桑果儿,就是书里所说的桑葚。以前,我们吃的桑果儿都是野生的,记得路边的鱼塘边有一颗桑树,长着纤细的腰肢,迎风招展地结了很多桑果,我们爬上树,坐在枝桠上,伸手就摘到熟透的桑果儿,吃到手发黑,嘴发紫,瞌睡来,母亲的叫声回荡在鱼塘。现在,吃桑果儿最好的去处,莫过于西邑八鸭潭,那里有“万亩”桑田,在五一劳动节前后,树上的桑果儿同时由绿变红,由红变黑,个大味甜,桑树低矮,方便采摘,吸引了很多当地和外地的人们慕名而来,停留的各色车辆,摘果的男女老少,成了山林间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虽然是这样,我还是怀念爬上树才能吃到的桑果儿的味道。
农历八九月,雨水下得充沛时,正是地石榴果儿成熟的季节,也是我们开始当“扒手”的时候。我们全副武装,踩着河水刚漫过的小路,顺着小河边一路狂奔,冲向雾露脚洼子上面爬满地石榴藤的山坡,从山路十八弯的山脚开始,一直到山顶,徒手“扒”开藤子,一个个水汪汪、红艳艳的地石榴果儿,一个接一个,蹦蹦跳跳出来了。每次都是迫不及待,用沾满泥土的手,扒出一个,就往嘴里塞。地石榴果儿的味道是无法形容的,像无花果,但比无花果甜,糯糯的,香香的。
太阳落山时,手里的袋子鼓了,我们的肚子也饱了。
三、野菜
每个农村孩子,基本上都会干农活,田间地头找猪食,山林草地割牛草。所以,农村孩子都知道哪些能吃的野菜。在家里,像鱼腥菜、蒲公英、灰头菜、苦麻菜、赖蛤蟆叶、大钵头尖、芹菜、老(wa)茶、蕨菜和香菜等野菜大多时候是给猪、牛、羊、马作为饲养食物的。记得和伙伴去田间扯草,偶遇枝叶肥美的芹菜,我们顾不上扯草,把藏匿在蚕豆树下的芹菜,连根拔了起来。天黑了,背着只有芹菜没有一棵草的背篮回到家,免不了挨母亲大骂一顿,但最后母亲依旧让我捡芹菜,洗芹菜,把芹菜拌豆豉摆在饭桌上。中秋节过后,苞谷地里高高矮矮的大钵头尖,掐回来,煮熟了,用酱油味精拌拌,也是一道下饭菜。即使知道它的果实是会飞的毛毛,即使不知道它真正的名字叫什么。
故乡的野菜,最能勾起味觉记忆的要数阳山草了,因为它是野菜中为数不多的一道“荤菜”。阳山草(中医学名为杏叶防风、竹叶防风)主产于云贵川一带,生长与深山之中,属于珍贵药材,阳山草煮鸡味道鲜香甜美无异味,有行气温中、祛风除湿、活血消肿。治胃痛、胸腹冷痛、风湿麻木、筋骨疼痛、跌打损伤、肿痛之功效,记忆中,精打细算的母亲在来人来客的时候,才把鸡笼里的母鸡拿出来宰杀,而那时会让我们去山里挖阳山草。小学校操场旁的山坡,就有零星散落的阳山草。课间休息时,我们没事就爬到山坡上,撅着屁股挖阳山草玩。我们不吃,只是觉得白色的小花好看,挖出来玩玩。
背井离乡的我,只能在天马行空中,怀念故乡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