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5.16 星期四 小雨转阴
离家不远处,有个地方叫尹塘(村里的人大多姓尹),与中塘杨(村里的人大多姓杨)紧挨着,那里的田间有一座坟,每年清明时节,尹氏族人和杨氏族人就争着给这座坟烧纸祭拜,后来又有一个管氏族人也来祭拜,三姓族人都说这座坟里葬着自己的先人。
那这座坟到底是谁家的呢?要从几十年前的一次借粮开始说起。
很多年以前,有户姓尹的农户,因为家里人口众多,吃饭的人多过做事的人,再加上天灾人祸,入不敷出,所以日子过得越来越紧巴。
这年,得天老爷眷顾,田里的庄稼出奇的好,一串串稻穗像河边的柳条似的,倒挂在秸秆上。穗儿上的谷粒一粒挨着一粒,像珍珠链子一般。
尹老汉在田埂上叭嗒着旱烟袋,伸手捞起一串稻穗,在靠近秸秆处捋下几粒稻子,拈起一粒放进嘴里,用牙轻轻一咬,清香、甘甜的浆水溅到舌尖。
尹老汉敲敲烟袋锅,望着五成熟的稻子叹了口气,又漫无目的地看着远处的稻田,眉头皱得更紧了。这么好的稻子,怎么不快点成熟呢?他在心里念叨着。
回到家中,尹老汉看着躺在竹床上的老人和孩子,想想那些刚灌浆的稻子,内心隐隐作痛,他摇摇头,下定决心厚着脸皮去借粮,他要到邻村中塘杨的杨财主家去借粮。
杨财主是中塘杨乃至尹塘最富有的人,为人当面一套,背地里一套,时常与家境贫寒的人称兄道弟,不知道内情的人都说他是大善人。
这日清晨,杨财主像能掐会算似的,早早起床,交代儿媳说:“今天我出去有事,一会儿有个个子高大,精瘦的老头来找我,你抓一大把茶叶给他发杯茶,让他在庭里边喝茶边等着,告诉他我一会儿就回来。茶喝完了,一定要给他续上,留住他,不能怠慢了人家。”
自幼来当童养媳的管氏媳妇连声说是是是。
杨财主前脚出门,尹老汉后脚就到了。管氏媳妇遵循婆公公的交代,抓了一大把茶叶给尹老汉发了一杯浓浓的茶。
只有在过年时才有几片粗茶喝的尹老汉,闻着弥漫整个大厅的缕缕茶香,他不由的想起自己昨晚因为野菜稀饭(与其说是野菜稀饭,还不入说是野菜汤,一碗汤里面找不到五粒米粒儿)不够吃,只喝了半碗,肚子饿得早就前胸贴后背了。
此刻,他经不住茶叶的清香,忍不住饥渴,更不管穷人肚里没油水不能喝茶,尤其是这样的浓茶,他端起茶杯“咕咚咕咚”地喝了起来。
带着清香味的热茶从嘴巴滚到瘪瘪的肚子里,说不出的舒服,眨眼间,一杯浓茶就喝光了。
此刻,热茶暖胃,他心里说不出的舒畅,人顿时都精神多了。他在心里暗暗决定,今天一定要等到杨财主回来,这饱肚子的感觉真好!
管氏媳妇又续上一杯。
尹老汉很快又喝完了。
管氏媳妇又续上。
两杯茶水下肚,还不见杨财主回来,尹老汉肚里像唱歌似的咕咕叫,饥饿感越来越强烈,他想起身回去,可回去后又该怎么办呢?除了杨家,又有谁家有多余的粮食呢?
摸摸肚子,他忍不住又端起茶杯继续饮茶。
三杯浓茶下肚,他并没有因为肚里装满茶水而有饱腹感了,相反,他觉得自己的肚子像被掏空了一样,心慌意乱,头晕目眩,快要窒息了。
这些茶水也不像先前那样温暖绵甜,他突然觉得它们像一万根稻草在扎自己的五脏六腑,想吐又吐不出,装在肚子里又难受。
“不行,我不能晕倒在他人的家里,我要赶紧回去。”尹老汉想,他喊道,“姑娘呀,我不等你婆公公回来了,我先回去,等会儿再来。”
管氏媳妇听声从厨房里出来,看到尹老汉扶着椅子旁边的茶几,颤颤巍巍地站起来,想迈开腿,可双腿不听使唤地颤抖着。
管氏媳妇赶紧跑上前去,扶着尹老汉问:“您怎么了?”
尹老汉不好意思地说:“我从昨晚都没吃东西,头有些晕。”
管氏媳妇说:“我米刚下锅不久,要不您等一会儿,我饭烧好了,公公婆婆没回来的话,我悄悄盛一点您吃。”
尹老汉看着眼前面黄肌瘦的童养媳,想了想,摇摇头说:“你是个好姑娘,我不能难为你呀!你给我找个棍子,我还是回去吧。”
管氏媳妇看看眼前这个满脸沟壑的老头,她让他等一会儿,她去去就来。
一会儿,管氏媳妇端着一大碗热汤走来,“您喝碗米汤再走吧!”
尹老汉接过乳白色的米汤,看着管氏媳妇,喉咙哽咽,眼含泪花,嘴巴嘟囔了半天,一句话也没说出来。
一碗米汤喝下肚,尹老汉捧着手里的空碗,出神地望着,空荡荡的肚子立刻又暖和起来,头不晕了,心不慌了。就一碗没有米粒的白汤,怎么喝下肚后,就能让人整个身子说不出的舒服呢?尹老汉想。
谢过管氏媳妇,尹老汉起身回家,这趟来借粮虽然没有借成,但他脸上洋溢着笑容,他迈着轻盈的脚步往家走去。
他要感谢管氏媳妇,正因为她的一碗米汤让他明白自己不用再借粮了,他可以把自己田里五成熟的稻子割些回来,用石磨磨出米浆打糊吃,它会像那碗米汤一样给他们全家人带来新的力量。
两天后,尹老汉再次去田间看他的稻子时,发现与中塘杨交界的田埂上多出一个小土包。让他万万没想到,在他走出杨家后,杨财主回来,得知管氏媳妇给尹老汉盛了一碗米汤,举起手中的长烟袋,一烟袋锅把养了十来年的童养媳给打死了。
一碗米汤,破坏了杨财主的计划,气急败坏的他说童养媳没有资格葬祖坟,没有资格占用他家一分一毫的土地,让管氏族人带回去安葬,管氏族人因家里无法度日才把孩子送人当童养媳的,现在半点好处没捞到,怎么肯认俱尸体来掩埋?于是杨家就像埋一只猫一样埋在尹塘与中塘杨的田埂上。
尹老汉感恩管氏媳妇一碗米汤,他把自己到杨家借粮的经过说给自己的儿子孙子听,把连着安葬管氏媳妇田埂的那块田,和别人换成自己的田,把管氏媳妇的坟重新修建,让自己的儿孙记住管氏媳妇的恩情,以后要把她当自己的先人一样,每年三节都要去她坟上祭拜。
后来,尹老汉家越来越兴旺,杨财主家越来越衰败,大家都说是因为管氏媳妇的那座坟葬得好,才给尹氏家族带来好运。落败的杨财主后人也来祭拜,说她是杨家的媳妇,是他们的先人。管氏媳妇的家人――管氏家族也来争坟,说这是他们管家人的坟,理应是他们管氏先人。
一座坟争来争去,各说各的理,到底是谁家的,谁也说不清,大家只知道这座坟里的人活在了尹氏族人的心坎里!
2019.10.5修改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