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美国亚瑟·乔拉米卡利所著的《共情力》一书,立即被封面上的一行字“你压力大是因为没有共情能力”抓了心。在当下的生活中,压力是个再平常不过的东西,如影随形,所形成的负面情绪和消极信念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而共情能让我们准确地理解所处的环境和情感关系。正如亚瑟·乔拉米卡利说的“用共情这道光,穿透痛苦和恐惧的漫漫黑夜,找到我们生而为人的共通之处。”
6月15日孙安懿名班主任工作室部分成员及热爱读书的书友于黄格翠苑活动中心开展第七期读书会,交流共读书目《共情力》。
“要想脱离压力这个樊笼,我们既要借助逻辑这个强大的工具,还需要进行情感的锻炼。”读书,践行,唤醒彼此内心的良善和爱,脱离樊笼。读书会我们正好围成一个圈,就像是临时组建的共情小组,在聊书的过程中大家敞开自己,讲出自己的故事——关于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组员尝试进行共情倾听和交流,以空杯的状态接纳、移情、同理对方,体验共情的力量。
孙安懿老师强调共情力就像一块肌肉,你越练就越强。交流过程中孙老师这一席话不禁让我醍醐“以前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我们总认为性格是不能改变的,其实应该是想法决定命运。这个“想法”正是潜伏在意识中的幕后黑手“核心信念”,核心信念左右着一个人的判断以及处理问题的心态,这“一念”尤为重要。旧的核心信念是在漫长的生命生长过程中逐渐建立的,深受过去的环境和狭隘观念的禁锢,导致认知扭曲,在面对压力时就会扰乱我们的判断能力,丧失我们的共情力。我们读完书后,对自己的过去要有觉察和观照,认识到某些认知的扭曲,建立新的核心信念,改变的这一念将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平静和幸福。”
这一结论简直让人不可思议!想法决定命运!颠覆了我的某种顽固认知,不禁自省:胆小如鼠的我,如果揭掉自己长期携带的标签,是否会撑大胆子?
孙老师在我们讲述的故事中耐心倾听,运用共情的力量穿透,带领大家进行共情训练,个人自问自审,组员互帮互助,寻找一个“真我”。只有自己和“真我”相处才会挣脱压力的樊笼。
书上指出“共情力在警界、政府、教育和政治上取得成功的核心因素。”孙安懿名班主任工作室以“同理心育人”为核心理念,形成班主任的工作特色。《共情力》的阅读、交流以及尝试,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有可操作性强的指导作用。孙老师强调老师和孩子的共情力都可以通过学习而唤醒,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我们要放下偏见来评判他,和他们保持同频的感受,获取他们的信任,才能更好地了解真相,帮助学生。
每月一次的读书会给予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找回丢失的阅读习惯还包括重新认识自己,认识到生活中更多的意义。读着思考着,心里更为旷达超逸,不禁想起苏轼的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也许我们难以保持豁达的境界,但在某一刻忽然达到共情的状态,感觉到心里的豁然和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