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页
对自身优劣势的信念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你制定的目标。如果我相信自己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学得不错,那么下决心成为一名工程师是有道理的。如果我相信自己四肢不协调、动作缓慢,那么试图加入大学运动队可能就不太说得通。我们对自身能力的信念影响着我们对事物可能性的认知——甚至还影响到我们的实际成就。
有趣的是,这不仅仅在于你是否认为自己己经拥有某种能力,而实际上最重要的是你是否觉得自己可以获得这个能力,也就是说,你认为某种智力(或个性、体魄)是既定的还是可塑的?一个人是固定在某种聪明程度上,还是能变得更聪明?心理学家把这些信念称作“间接理论”——也就是关于智力(或个性、道德观以及其他特征和品质)的个人信念。它们之所以被称作“间接”,是因为它们不一定是被特意或谨慎思考过的,但尽管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些信念的存在,它们依然强有力地左右着我们的日常选择。
I
我们每天都会制定大大小小的目标,你是否想过这些目标受什么原因影响呢?外因是环境,即身边的朋友,社交圈,关注圈。内因则是自身信念,你觉得你可不可能做好。
比如身边小伙伴都是早睡早起,每天写作,减肥等等,我也制定了这些目标,这都是受周围环境影响。但是身边有位小伙伴喜欢唱歌,制定了参加《中国好声音》的目标,每天练声,周末去参加课程,但这个永远不会成为我的目标,因为从小妈妈就说我五音不全,别人唱歌要钱,我唱歌要命。因为我觉得我没有唱歌天赋,不可能唱好歌。以前不可以,以后也不可以,在唱歌这个技能上我就永远放弃了。尽管每次听到别人在KTV嗨唱的时候的好生羡慕。
这个“我以前唱不好,以后也唱不好”的信念,让我不敢制定任何与唱歌有关的目标。【以前没做好,以后也不会做好】是典型的固定思维模式。与此相对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则是:只要我用心,努力,我总能取得进步。
所以下次面对自己心动的梦想或者影响自己生活、工作发展的技能,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制定目标:
1.写下关于你想提升但担心自己做不到的内容。
2.写下关于这方面的“固定性思维”信念。
3.将“固定性思维”信念修改为“成长性思维”信念。
4.根据smart原则制定合理的目标。
A1:
做共拆时想画一个签到树,我的第一信念是我不会画,就找小伙伴宏姐帮我画。年会上未来探索工作坊有个环节是将大家对于拆书帮的愿景画在纸上。这时我第一反应是我不会画。后来小伙伴郭娜鼓励我,没事画个简单的简笔画就行。结果就这样,我选了一个简单的绽放简笔画模板,在纸上画出来。尽管很简单,看起来还不错,至少我参与了。
A2:
我想提升社交沟通能力。
固定性思维:我是内向的人,天生不擅长表达。每次参加活动都是默默的参观者
成长性思维:内向和外向是相对的,关键是我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有自己独特的观点,我可以发挥我自己的特长,也可以通过多和大家沟通提升沟通能力,刷刷存在感。
目标:每周和一位拆友进行电话深入沟通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