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一个同事聊天,她每年花近十万块把还在上小学的孩子送到了几千公里之外的一个国学特色教育学校,没有每天成堆的试卷与课程,孩子在大自然中、在手工实践中增长知识,增加阅历。
这种教育方式固然好,可是对这种送孩子去很远地方上学的做法,我其实并不认同。一个还在上小学的年幼的孩子,远离父母的陪伴,她愿意吗?她的父母这样做,又图什么?
有时候会想,我们为什么要生孩子?最喜欢的一个回答是:“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不用替我争门面,不用为我传宗接代,更不用帮我养老。我只要这个生命存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走一遭,让我有机会和她(他)同行一段……”。那么问题来了,怎样参与呢?把自己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让孩子远离父母去接受所谓的精英教育?我认为,陪伴是最起码的参与,如果孩子都不在身边,谈何参与?
也许我的孩子还太小,我还没有深刻体会到有些家长对孩子学习状况的那种无处不在的焦虑,可是我有自己的底线,我的孩子,一定要在我身边长大。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世界上有那么一个人,不仅继承了你的长相和财产,还继承了你的音容笑貌,继承了你走路的姿态,继承了你对生活的看法,想到这些,你不觉得有孩子在身边是很美好的一件事吗?
当然,带孩子的过程中也很辛苦、很操心,可是见证了她的成长,就觉得一切辛苦都值得。看着她从49㎝长到现在的身高,从3.5kg长到现在的体重,学会抬头,学会坐,学会爬,学步走路,学着张开小双臂渴望你的怀抱,学会拍手与再见,学会做各种怪动作来逗你,这些,都是我们平凡的生命中的闪光点。
大学时的一位很牛的老师,在很年轻的年纪就生了孩子,三十五六风华正茂的年纪,事业有成,孩子也非常优秀,那个时候她的孩子十岁左右的样子,从来没有和普通孩子一样去上过学,他们home schooling,已经拿过全国少儿英语演讲的前三名,旁听大学课程,学习各种乐器,让我们都很羡慕自叹不如。她的两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她说,我首先是一名家庭主妇,其次才是一个大学老师;她还说,我家的孩子,我没有一天不带在身边。如今为人父母,时常想起这两句话,第一句教导我摆正自己的角色和位置,找到生活的重心;第二句告诫我陪伴好家人孩子,这是最起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