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花园班的宝宝发现了一个“新游戏”,会把书架上把书一本一本地从书架上扒拉下来。一本不剩的那种。
如果这样的情况发生在家里,妈妈或者爷爷奶奶甚至保姆会怎么回应孩子呢?如果是劳碌一天,精力差不多耗光的情况下,你又会如何应对孩子如此表现呢?
而这样的情况,在贝贝老师的眼中,简直可以用欣喜若狂来形容。(虽然也会面临跟孩子一起整理书籍“浩大”的工程量,但是,这其中的意义是贝贝老师快乐的源泉。)
为何孩子越“造”,贝贝老师越开心呢?
请容杨桃老师细细为你道来。今天我们随着孩子的表现,一起来解读一个词——空间敏感期。
孩子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是被胎盘紧紧包裹住的。他一伸手一抬脚都会碰到东西的。这是他生命最初感受到的空间。
再后来,他出生了,空间对于他来说由肚子变成了襁褓,再后来,襁褓去掉了,空间就变成了一张床,甚至一个房间。
可是这时候的空间对于他来说太大了,他有时候不太适应。
我女儿葡萄会翻身以后睡觉有个特点,她非常喜欢用脚踢着成人,在睡梦中也是如此。如果她的脚没有碰到成人,她会一直挪动身体,满床挪,直到小脚碰到成人或者挪到哪个被子或者枕头旮旯地被“卡住”了,挪不动了,哭两声然后睡就着了。
这是她在用她的身体寻找着“边界”。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成人,坐在一叶扁舟上,在浩瀚的大海面上飘着,内心会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呢?会不会觉得自己既孤独又渺小?还会很害怕,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就会被淹没?而唯有小舟靠岸的时候我们内心才会有安定感。
当孩子大一些的时候,对于空间的探索并没有停止。他们会特别喜欢探索狭小的空间。比如孩子会喜欢躲在小角落里,会喜欢钻到桌子底下等等。
而孩子把绘本从绘本架上把书挪到地摊上又是怎样一种探索呢?
在孩子的世界里,当书从书架上立体地放着最后可以平面地摊放在地面上时,这是多么神奇的一个过程呀。因为在他们最初的认知里,世界是平面的,可是现在,书可以从立体变成平面。
作为成人,我们并不知道孩子这样的认知发生在哪一刻。我们也教不了孩子。
那是不是就意味着让孩子自己玩就行了呢?
当然不是!
贝贝的老师是怎么做的?首先贝贝的老师对自己的一个定位是孩子的支持者。
当老师发现孩子们有了这样一个表现之后,老师心里明白,孩子们探索空间的需求已经来临。需要创造条件满足孩子们的这个需求。
可是,每次把书籍弄得乱七八糟又会影响班级正常的秩序。会影响其他孩子看书,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那怎么办呢?
最好的办法是给到孩子可以探索空间的教具和探索空间的区域。
于是,大运动区域应运而生。
这是45*45*45的立体方块,中间是空心的,可以爬,可以钻可以跳,还可以像图片中这个孩子一样在里面打滚,尽情地用身体探索。
而对于把书扔到地毯上的孩子,老师会引导他们把书放回到书架上,引导孩子积极主动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事实上,图片中的这两个孩子都还不到2岁,但是他们却可以做到了。这是不是爸爸妈妈们希望看到的样子呢?
想要解锁更多育儿秘密,欢迎关注“狮子王贝贝”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