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都在找我们为什么会失败,不管是考试还是做事,但是网页上搜索的原因都无非那几点,而且让人觉得很空很大,比如“内向”但是,内向不是完全不好,我也不能说我为什么会失败,但是我想把自己的经历说出来,写出来后就会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做的不好,很详细的写出整个过程发生了什么,有什么人,都说了什么,结局是一定的,就没有什么丢人的尴尬想法了。
我在创协面试的时候是很紧张的,我们一共有六个人两个一组报的是同一个部门,在候场的时候,其他人都在看手机,我不知道他们会不会紧张,我反正很紧张,我一紧张就会不自觉的把自己放空,脑子里就只有面试这一件事,连手机都不能吸引我。
被念到名字,我的腿都是发软的,进去后面前坐了六个面试官,我们也有六个座位,坐在面试官的对面,而我报的是公关策划部,一开始看他们的简介,说公关策划部的工作就和编导的工作一样,我是艺术生,虽然因为五分儿之差与中国传媒大学失之交臂,最后走了文化分,上了一所一本院校,还是对编导有兴趣,又比较喜欢写文章,所以报了这个部门。
我和一个男生一同报了这个部门,其实在大学里有一个不成文的录取原则,就是男生更容易被录取,因为社团活动要搬桌子,搬椅子什么的,这些都是男生要做的,尤其是大一新生,基本上都是干活儿的,可想而知,凡是报名的男同学都被录了,这可能也是大学里男女比例失调的一种弊病,我们并没有被问很多问题,我也因为学过编导而过了初试。
复试那时候是要小组讨论,六个人一组,给一个策划的话题,我们抽到的是,如何让一个中规模的蛋糕店更有吸引力,我几次想插话,但是都被其他人抢先了,到最后我居然一句话也没说,一直保持礼貌的微笑,在几个说话人之间看来看去,突然觉得很幼稚,也能也是自己的原因,复试面试自然而然的就被刷了下来。
面试的学长对我的简介很感兴趣,在复试结束把我推荐给了另一个社团,让我初试复试一块儿参加,也算是走了一次后门,但是我拒绝了,一是不感兴趣,二是觉得已经没必要了。
青年志愿者协会理所当然的,没有过。这是因为我参加能是第三场初试,毕竟要让所有报名的人都参加一次初试,应该已经选好了,但是所谓的程序还要再来加试一次,而且不能录同一专业的很多人(否则万一有活动,同一专业也有事儿,集体请假就什么也干不成了)这个理由我还可以接受,但是接下来的事儿就让我有点不舒服,一个来面试的男生还没有面试之前就已经被选进去了,当着我们的面儿就跟他商量好了,说他选哪一个部门儿都行。
还有就是我们教管的事,一个面试的学长说我们教官给他们带来了很多同一专业的学生,说又不能完全录,我想我们教官当时还不如不向我们介绍,结果弄得原本想进都进不了,不想进的又进了,而且职能社团又不容易退,退了还得让别人说你吃不了苦什么的。
总觉得大学不应该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