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参考自《隐藏的论语》。
解读是个人暂时的浅见。
前一篇是讲怎么做一个领导者,讲君。那纵观第十四篇,就是在讲怎么做一个官员,讲臣。
然后这里前几章就是先提出做官是有要求的,而且也需要根据国家大环境来看。
14.1
【原文】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译文】
原宪问什么是耻。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就出仕为国家做事。但是国家政治黑暗时,如果仍然当官领俸禄,那就是可耻的事了。”原宪又问:“好胜、矜夸、怨恨、贪婪之心,都能克伏不起,算得上仁了吗?”孔子说:“可以算是难能可贵了,至于是否合乎仁,我就不知道了。”
【解读】
一个人是否选择做官,是要看国家的大环境的。国家有道,就做官,国家无道,就归隐。然后原宪再问对个人而言,克制私欲是否是仁?孔子说不知道,仁的标准很高,好像是得道的样子。
14.2
【原文】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译文】
孔子说:“士如果留恋家庭的安逸生活,就不配做士了。”
【解读】
这一章就说,当官不是为了小利,而是应该怀着为众人谋利的心的。孔子对士的要求很高,是有一定追求的人。
14.3
【原文】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译文】
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就做一个言语正直,行为正直的人;国家政治黑暗,行为仍要正直,但言谈就必须谦逊。”
【解读】
国家廉明的时候,言语行为正直都没什么问题;但国家昏暗的时候,隐居了自己行为正直问题不大,但是言语要低调不要招致灾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