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听讲座或者上课的时候,觉得内容太简单,你觉得无聊,于是开始刷手机;觉得太难了,根本听不进去,也开始刷手机。现在回想一下,什么时候你觉得你能专注呢?你专注的时候是一种怎么样的心理感觉呢?
一两个小时一眨眼就过去了,
什么烦恼也没有,世界就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有一种是高度的兴奋和充实感,一种飞起来了的感觉呢!
1.【专注力的心流理论】
这种状态被希腊心理学家米哈里 叶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szentmihalysi)称之为心流(flow),心流通常出现在:从事喜欢做的事、目标清晰且能实现的事、有立刻反馈的事、有控制感的事情。
根据这个模型,只要控制事情的难易程度,结合自己的技能和自信心,就能始终自己处于这个心流通道之内。当我们感觉倦怠的时候,就增加任务的挑战性(B),而当焦虑发生的时候,则是需要提高技能(A),减少焦虑;而当倦怠又出现的时候,则增加难度(B)、进行新的挑战,如此(A)(B)反复...... 让自己始终处于心流的通道之内,拥有持续的专注力。
2.【专注力的实践】
001 控制好难度,找到自己学习的阶梯。始终让自己处于心流中。如果任务很难很复杂,就将任务进行拆解,让每一个子任务都处于这个心流范围内,比如你想成为PPT 的大神、制作高大上的PPT,一个晚上可不行,即使你一个晚上看完了所有讲解,你的消化吸收也是基于实操的。 将这个PPT 的要素进行拆解,文字与字体、图片与配色、动画、形状等,循序渐进、慢慢掌握。
002 获得及时反馈,掌握自己的节奏。如何循序渐进呢?反馈就很重要,做得对不对,好不好,是我们对自己任务质与量的管理,也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反馈就像是学生时代老师给你的作业反馈,哪些做得好,值得肯定,哪些不足需要改进。所以可以通过检查自己的进度表来获得进度上的反馈,也可以请教相关的专业人士,获得质量上的反馈。
003 释放大脑空间。我通常会在要决定干一件什么大事的时候将自己的桌面、房间进行收拾,舒适、明亮、宽敞的空间似乎会给我带来更多新鲜的空气、更多自由和空间感。也许你也有这样的体验。
除了物理空间之外,大脑也是需要更多空间的,如果同时充斥着各种事情,是没有办法专注的。
举个栗子:你需要做3件事情,每件事情需要1小时;如果你同时做3件事情,由于内容不同,大脑频道来回切换,会遗忘和损失很多信息包括连接点,结果三个小时过去了,你每件事情都做了60分,最终你获得了180分;但是如果你能保重这个1个小时只做1件事,大脑完全处于1个任务的全面思考中,你也许能够完成90+,一个一个小时过去了,你总共获得了270分,这就是赤果果的差距!
【额外的小技巧】
那么如何确定这三件事(或者几件事),如何给任务排序从而保持专注的单线呢?给一天中的任务排序呢?
001 在一张A4纸上,画一个大方框,占整个直面的1/2, 然后1、2、3、4.....列出你脑海中今天要办的所有事情
002 在方框下方逐行写下:
最容易完成的事:
与未来相关的事:
必须完成的事:
003 然后将方框中的1、2、3、4....填写到002的各行中,并从上到下开始执行。先做最容易的事,让你很快就有成就感,做与未来相关的重要的事让你拥有运筹帷幄的控制感,最后必须完成的事。
总结一下,专注力的掌握是让自己处于心流之中。如何让自己始终处于心流之中,则需要控制好难度、自己学习的阶梯,获得及时的反馈、掌握好自己的节奏,还有释放自己的大脑空间。
参考:剽悍晨读,《专注力》,《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十点课堂刘轩“巧用心理学,过更有效率的人生之克服拖延症”
后记:
如模型图,专注力是呈45度斜率,不断成长、不断进阶的!就像肌肉训练,越练习越有强健有力!
希望大家看完给予意见哈!帮助我写你想看的、喜欢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