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近公司里发生的一件小事说起:
公司为鼓励员工创新,决定在年终的时候新设立一个创新奖项,鼓励各部门提交创新评奖项目参赛,前三名均能获得奖金。经过一轮筛选,最后入围的6个项目需要在年会上展示成果,而这展示环节分为3个部分,分别是情景演绎、PPT 演讲和问答。
在评奖前一周,活动组织者表示担心展示环节全场气氛太冷清,于是临时又决定将问答环节更换为“吐槽大会”,由决赛的6组参赛者在台上互 dis(互相吐槽)。
对于这个“吐槽”环节的设计,我作为参赛者真心觉得无力吐槽。尽管我也跟组织者表达过自己的想法与建议,但最后还是没有任何改变。虽然这只是工作中遇到的一件小事,但类似的小事也曾发生过很多,只是以前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不够强,所以也没能从表象中看到问题本质。可是这一年下来,我逐渐发现自己的认知与公司的价值观出现错位。
“吐槽”是肆意者的狂欢
作为一次公司鼓励员工创新的活动,纯粹为了更“热闹”的现场效果,竟然安排参赛者在年会上,面对着全公司的员工互相吐槽对方的项目。“吐槽”意味着说话者可以无需为自己的言辞负责任,“互相吐槽”意味着要踩低别人来抬高自己,让员工”看别人互相吐槽”意味着这是用参赛者的难堪去取悦观看者……
一个概念在脑海中是否足够清晰,会直接影响人的行为表现。
“创新”并不等于百分之百的完美。每一个创新项目都有不足的地方,但是以”吐槽“的形式去指出对方的不足,这绝对不是一个合适的方式,这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错误的价值观引导。在日常的工作中,”吐槽“本来就是职场的大忌,因为每个人都”站着说话不腰疼“,要数出别人的缺点与不足可是容易得很的,但真要做成一件事情,却并不是那么简单。
把”吐槽“当作刚需的人,不议论别人他们就难受,根本不会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成长上。因为他们关注的永远是别人做得不好的地方,却看不到别人做得好的地方,那怎么可能会有正确的思考与洞察呢?
经过这么一件小事情,我再次想明白了“吐槽”不是正确刚需这一点,我就更不愿意为了服从规则而打破自己的原则。在这件小事的处理上,我第一次深刻地体会到”特立独行且正确“的行为背后的意义。因为自己笃信这么做是正确的,所以没理由不去这么做啊!
当然,在组织者眼中,我可能是挑战规则的异类,但是谁说大家都服从去做的事情就一定是对的呢?更何况,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世界里,从来就只有“你输我赢”和“你赢我输”两种。他们不会就事论事,别人提出的反对意见,只会让他们觉得这是故意刁难,觉得别人在挑战他的绝对权威。
有时候,道理真的就是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