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亲戚家小孩今年中考,没考上,甚至连高中的录取线都没过,孩子今后怎么办?
今年教育局招生制度很严,即使上万的赞助费也没有学校敢收不达要求的学生。职高?那种学校学生心气很浮躁,很难有几个人能坚持读书,而亲戚家小孩的自控能力不怎么高。复读一年?明年据说考试要增加两门科目,明年要复习的科目更多,所以明年考试的难度应该更高。
那怎么办,总不能让他未满18岁就去走向社会闯荡吧?亲戚咬咬牙,给孩子报了专门的复读学校,也是职高性质,但却是封闭教育,主打补习教育,孩子在那个环境应该能学的好点,三年后应该高考没问题。我多嘴问了一下学费,顿时觉得凉凉:一学期一万六,还不包括吃饭那些费用。
得亏,亲戚是一个老板,钱还出的起,于是刚到8月,孩子就给送进去读书开学了,学校美其名曰补课到开学。多亏有钱啊。
2、
很久以前,同学们还在读书,他是老师眼里的优等生,家里觉得好日子要来了,刚盖了房子,还没来的及装修,同学的爸爸就因为脑出血送进了医院。于是,一个两难选择来了:1、拿出所有的积蓄救治同学爸爸,但钱不够用两次手术及后续的费用,而且医生明确告知即使抢救的过来以后也是废人了;2、两个小孩还在读书,马上要中考的那种,读书也许是他们这辈子最能改变当前命运的事情。
这是很早以前的事情,那会还没有这些水滴筹等资助平台,那会儿生病只能靠亲朋好友的帮助,可这种帮助在疾病面前不过是杯水车薪般的鼓励奖。
后来,一个孩子读完初中就选择辍学打工,另一个凭着学校的减免及助学金贷款,总算是坚持读完大学,而他爸爸在完成第一次手术之后就因为资金不够选择了保守治疗,也不久后就去世。一个是家庭支柱,两个是家庭未来,他们这个家庭当时做出的选择一定很艰难吧。
这个同学后来毕业去了离家很远的地方,努力挣钱。也许他是想远离伤心地吧。
3、
一个同事,手里两套房,祖国的大好河山她应该已经逛得差不多了,朋友圈里到处是她的旅游美照,没事出去放松心情,美容健身一样不差,这么忙碌她还属于一个高知分子,挣钱很轻松。但据别人讲她曾经上学时候也穿过Abidas。为什么曾经默默无闻的小透明与如今的职场女王间有这么大的差距?因为她在正确的时间开了窍,在别人的指点下选择了一个最合适她的专业,在大学改头换面变成上进好青年,最终付出迎来了收获。
4、
钱是万恶之源,可没钱又是寸步难行。自古围绕钱的探索就从未停止,从“有钱能使鬼推磨”的万能、到“寸金难买寸光阴”的无能,钱还是那个钱,但站立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论可能就不同。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作为一个准中产阶级,都能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而击倒,何况我们是兢兢战战的底层人民呢。读完那篇文章有多少人有了买保险的意识?通过一场疾病,得出的结论肯定不止是悔恨打开那扇窗,没有阻止岳父脱外套这么肤浅的总结。
从前,我们唱着曲婉婷的我们都是一样的歌,可是走着走着才发现,我们应该唱那首大壮的我们不一样。虽然明知钱不是万能的,但是却又知道有钱能买来一套上海的房子换来一个优质的学区,有钱能在大病面前用最好的药请最好的医生来挽救生命,有钱能给小孩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以供他长大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杨熹文曾在《请尊重一个姑娘的努力》中写道:“我爱钱,爱那种来路清清白白干干净净的钞票,带有一点踏实的辛苦味道,可以让我在和男人约会时,一把抢过账单潇洒的说‘我来付’;可以让我在伤心的时候,去最贵的餐馆大吃一顿,不必对着菜单上的价格斤斤计较;也可以让我在失恋后,依旧住得起两室一厅的房子。”
不要再觉得钱有一股铜臭味,只要来源是清清白白的,我们对得起天地良心,为什么不尽可能的做一个有钱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