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好斗”。别误会,其间精髓既不是俄航飞行员那样战斗种族式的起降,也不是电视剧里宫斗的明枪暗箭。
飞花令、曲水流觞、投壶之戏,斗诗、斗茶、斗壶……中国式的“斗”,不重输赢,是玩、是游戏,有文化,且传统。
与宜兴紫砂本自同源的潮州朱泥,因地理、政治等因素,相比地处江浙的宜兴,略显默默无闻。不过这并不影响把二者放到一块儿,来一场关于形、艺、材、韵、味的斗壶PK。
两把宜兴紫砂壶,三把潮州朱泥壶,茶友十五六。在参加这场由“水之品”和“回应”联合举办的斗壶雅集前,到场的很多茶友都没有体验过,分别用两种在泥料特性、成型工艺、烧成温度等方面有明显差异的壶泡同一种茶,到底在口感上有何不同。
壶之形韵,关乎造型美学、器物整体气韵与容积空间,PK的第一环节,便是茶友根据观察或上手,从“形韵”角度,得出自己的初步判断。
壶之材艺,影响功能上的保温及失温速度,与茶汤的口感。在保密环境下进行的第二环节,同样的“回应”岩茶,根据90毫升(取五把壶中容量最小的)比5克、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茶水比,来投放茶叶进行冲泡。
就像先变万化的岩韵,五把朱泥和紫砂壶在同等条件和茶水比下,出汤的颜色竟也不一。
闻香,啜茶,香有聚散、火有轻重。
五进三,两把梨形的潮州朱泥和宜兴紫砂,与另一把进入到“终极PK”。深谙器之道的老茶友说,梨形的造型,给茶、汤与香都留下了充分相融合的空间。
三把壶,每一泡都能从中选出不一样的头魁。平分秋色、难分伯仲。
我们为什么要斗壶?显然不是上下之争,这个世界上本无完美的器与物,但我们在“斗之趣”中,可以找到最适合它的空间、茶与人。
昆吾圆器、乐享斗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