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乐坛史上的璀璨明星,皇后乐队与主唱弗雷迪·默丘里辉煌而又卓越的音乐生涯堪称传奇,而就弗雷迪·默丘里个人而言,狂放不羁、毫不循规蹈矩的生活态度,要比名声更加引人入胜。但尽管如此,出于皇后乐队对自身形象的保护,命途多舛的《波西米亚狂想曲》与真实的弗雷迪·默丘里之间,似乎并没有沾上太大的关系,在整个故事和形象塑造上,显得保守得有些过了头。然而,任何人都不会认为,《波西米亚狂想曲》缺乏音乐热情。
作为一部音乐题材传记电影,尤其是口碑票房双丰收的《冲出康普顿》之后,又一部具有话题性和票房潜力的音乐传记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无疑是令人失望的。但与此同时,主演从萨莎·拜伦·科恩换成拉米·马雷克,导演从布莱恩·辛格换成德克斯特·弗莱彻,与近年来一部又一部在制作阶段事故不断的商业电影相比——《正义联盟》《游侠索罗》《金钱世界》,甚至还有R级变PG-13的《毒液》——《波西米亚狂想曲》至少在音乐和表演上要高出平均水平不少。
有着劲歌金曲的实力加持,拉米·马雷克神形兼备的表演,《波西米亚狂想曲》其实有着颇高的可看性和娱乐性。但这并不像皇后乐队和弗雷迪·默丘里那样惊为天人,缺乏属于皇后乐队自己的那种开创性和魄力。或许对于制片方来说,能够用公式化和模式化的传记套路,把这样一部命途多舛的电影拍完上映,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从剧作构成上来看,《波西米亚狂想曲》的剧本来自富有经验的皮特·摩根和安东尼·麦卡滕,二人都在英伦时代戏上有着很好的履历,也善于捕捉和构建复杂的人际关系。但由于导演的更换——从大场面熟手的布莱恩·辛格,换成了视点更小的德克斯特·弗莱彻(《飞鹰艾迪》)——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出应有的水准。或许更老成一些的朗·霍华德,会是个更好的导演人选。
就传记电影的范畴而言,《波西米亚狂想曲》在许多方面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故事经常缺乏连贯性,片段化且非常肤浅,避免了任何叙事上的复杂性,只是简单地连点成线,与其说是传记电影,不如说是演唱会的幕后制作特辑;20世纪70年代的时空背景被虚化,规避了LGBT群体当时所面对的微妙情势。但与此同时,电影又对弗雷迪·默丘里与他的重要伴侣,玛丽·奥斯汀之间的情感关系有着令人耳目一新的刻画,仅这一点,几乎就让整部电影都更像是一部爱情电影,而非传记电影。
而这种自我矛盾几乎贯穿了整部《波西米亚狂想曲》。在某些时候,它让你high到不行燃到热泪盈眶,幽默洒脱,无论是剧本还是即兴发挥,都可以毫不费力地强调角色之间的联系。音乐片段更是极具感染力和说服力(主要来自皇后乐队的原音,也有部分混录了拉米·马雷克的声音);但在某些关键时刻又故意自主规制,拒绝任何深入探讨的可能性,演员们的表现也遭到了简化。考虑到几位主演之间恰如其分的化学反应,《波西米亚狂想曲》浪费了太多激化矛盾和剧力升级的机会。一个直观的例子,就是后期弗雷迪·默丘里不断滋长的独断专横就像是从天而降的割裂人设一样,很难让观众真正感受到这种个人行为对凝聚力有何影响,又会对皇后乐队的命运有何威胁。
但和《毒液》中的汤姆·哈迪类似, 拉米·马雷克也几乎仅凭一己之力,以灵魂附体一样的表演拯救了《波西米亚狂想曲》。他对弗雷迪·默丘里精神和气质上的模仿,已经远远超越了后者标志性的大龅牙——极其富有激情,在演出场景中尤甚。要知道,虽然拉米·马雷克比弗雷迪·默丘里要矮上几个公分,身材比例也要显得更加迷你(没有弗雷迪·默丘里的大长腿),但是当穿上戏服的一刹那,他就呈现了脱胎换骨一样的非凡面貌。
既然有这样卓越的表演,为什么《波西米亚狂想曲》不能成为一部更好的电影呢?这就很难不让人想到 ,史蒂夫·乔布斯的两部个人传记,一部是长相激似,但剧力不足的2013版《乔布斯》,一部是艾伦·索金匠气十足,甚至盖过同样优秀的主演和导演的2015版《史蒂夫乔布斯》。为什么两部电影就不能融合成一部更加特别,也更加私人的电影呢?
《波西米亚狂想曲》虽然有着令人兴奋的主题,但却是是一部走中间路线,安全而又干瘪的传统传记片,通过一个个独立事件去描述主角的不同侧面,而不是带领观众沉浸其中。它对弗雷迪·默丘里的个人生活——性身份焦虑,痛苦、寂寞和鲁莽——浮光掠影一笔带过,几乎不会让人感觉到触到任何真实感。
换句话说,作为一部传记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的视角,与一个普通粉丝没有什么不同。而这恰恰是传记电影应该规避的地方。退一万步说,如果外形更加相似,胆子也更大的萨莎·拜伦·科恩能够出演弗雷迪·默丘里的话,那肯定是一部以更强的讽刺性去探讨弗雷迪·默丘里的享乐主义和人际关系的黑色喜剧,但也毫无疑问地,这部电影肯定会在舞台效果和表演水准上大打折扣。
无论如何,《波西米亚狂想曲》让弗雷迪·默丘里成为了明星,但遗憾的是,它从来没有真正接触到弗雷迪·默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