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5月底那个暴雨的午后,当出租车穿过狭窄的街道,停在有几个拦路桩小巷的路口,师傅对我说“到了,车进不去,是不是在这里下?”。看着窗外的雨和小巷边密密匝匝的房子,我犹豫着说好。于是颇有些狼狈的打上伞,一手抓一个箱子步入陌生的小巷。
看着小巷一边工地围墙上部分已经褪色的红字,另一边是一些还不如家乡地级城市的杂乱小店,感到难以置信。然而,没有想到令人震惊之景还在后面。跟着导航走进小巷一百米处,看到用塑料棚子搭建的保安岗亭。里面布有一张简易桌子和两把塑料椅子。一个看似没有睡醒,满眼疲惫的保安让我登记基本信息并随意测量了一下体温。例行公事的样子,一看便是长久在这个岗位,见过每天太多出出进进的住客,没有太多的言语,仅仅不思考便可完成自己的日常工作。和保安确认过公寓路线,便向内部走去。
入口处有一个小杂货铺,走过二三十米,便又是一个转弯的小道,进入小道过后一抬头。我便原地顿住,无法相信曾经在香港电影里看到类似的场景尽然出现在自己眼前,心理冒出三个字“水帘洞”。可那却完全不是花果山孙猴子的水帘洞。左右两排的城中村居民楼相隔不到十米,再加之小道中间前后的两栋楼完全围合挡住了所有光可以照来的方向。两栋楼之间密密麻麻挂着一些晾晒的衣物,时不时顺着下雨流下雨柱。水泥地上深一处浅一处的混合着泥水和雨水。有个别人家直接在门口支一个简易衣架,晾晒内衣裤和床单。5月底的深圳虽然下暴雨也仍然闷热,从低矮的半开着的门框看进去,狭小的空间里杂乱放置着桌椅,还有光着脚丫盘腿而坐的主人。此情此景,我有些难以接受,却也只能继续往前又绕过一个宽不到十米的小巷子,终于找到公寓的大门。
有了外面的对比,瞬间觉得简约的公寓大堂至少是整洁安全。这是一栋层高九楼的民居,每层被隔出大小不一的七间房。最大的28㎡最小19㎡。和公寓前台简单确认过手续后,由一个小电梯上到预定五楼的房间。乘着缓慢的电梯到五层,看着还算干净地走道心理有一分的安慰感。输入密码,打开端头的503号房,推门而入,阴暗又有些潮湿的气息铺面而来。不到25㎡的小屋,进门一个简约的洗手台,床临窗而放,,床侧和床尾不到两米的位置,分别摆放着一木制桌椅和一塑料衣柜。室内过于黑暗,大下午不得不打开灯。拉开窗帘,推开玻璃,外面暴雨仍然继续下着,击打着城中村无数的窗沿或是墙边的下水道,像是杂乱排练的打击乐队。窗外便是隔壁楼的墙壁,仿佛伸手就能碰到。后来我才得知,这便是城中村的特色之一“握手楼”,顾名思义,由于楼房较密集,两栋楼的人站在自己家中从窗外便能握住对方的手。
关上窗,坐于白色未拆封的床垫上打电话给家人报平安,一时不知该如何描述线下场景。想到来时经过的紧挨工地围墙的小巷和穿穿插在无数密集栋楼中杂乱的道路,总是一晃便想到许多电视剧中拍摄“作奸犯科”的场景。这和我曾经出差到过,拥有现代化繁华街道,高楼林立,到处是西装革履年轻人的深圳仿佛是两个世界。挂了电话,心中久久不能平息,离家来深圳时的所有理由瞬间化为灰烬。脑海中只有曾经的云南灿烂阳光、鸟语花香的花园公寓和现在一切都向我诉说仿佛进入“贫民窟”的现实。久坐一两个小时后,终于鼓足勇气提醒自己,先填饱肚子,出门向附近商家了解下周边治安问题。不管如何,既然需要在此居住,即使几日也先以安全为重。
点了一个桂林米粉,吃着寡淡的外卖,听到时不时传来的对话声,第一次感受到原来隔音差可以到如此地步,就好像观看了一场持续不断的口技,不见场景却从声音中看到了所有的细节。后来也得知,这是城中村特征之二。随意填饱肚子,出门向入口处的小卖铺店老板打听周边治安如何。得知此处都是居民为主,到处都有摄像头,还是比较安全。稍稍安心,回屋,短暂收拾,想着这一天的经历,伴随窗外连绵不断的雨声、隔壁男女的对话声,在不安和疲惫中入眠,并告诉自己这一切定只是一个短暂过度。
这便是初遇深圳城中村,回想起来仍有魔幻之感。当然后来又对深圳城中村有了别的认识和感受,那便是后面讲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