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形式与样态

生活形式与样态*
———重估后期维特根斯坦的一个基本概念
[德] S. 马耶夏克 /文 季文娜 /译

(一)

把它解释为镶嵌在某一社会中使用的多面相语言游戏的各种文
化体系。

本文将考察维特根斯坦手稿中对 “语言游戏在人类生活中的嵌入”的论述。从那些论述中我们很可能发现, “生活形式”对应着 “多种不同的生活形式”。事实上, “生活形式”概念的意义可能完全不同于 “镶嵌着语言游戏的文化体系”。

“想象一种语言就是想象一种生活形式” ( Wittgenstein, 2007: § 19)

与 “语言游戏”概念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理由是,“语言游戏”在维特根斯坦看来是使用语词的多面性技术和习惯, “语言游戏”与镶嵌着语言游戏的特别的生活形式紧密相连。

‘语言游戏’这个用语在这里是要强调, 用语言来说话是某种行为举止的一部分, 或是某种生活形式的一部分” ( Wittgenstein, 2007: § 23)

“语言游戏镶嵌在人类各种生活形式中”

——这样看,语言游戏和生活形式是相互结合的关系。它们之间在环节上相互独立。
但是从前一句看,说话是生活形式的一部分。语言活动和生活形式之间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前一句话把某种行为举止和某种生活形式并置。某种行为举止,可以看作说出来的语言,做出来的行动,和规范这些语言和行为的东西的总和。把它看作一个完整的含有意义的事情,而非只是看作一些符号的东西。

海强说,生活形式是整体的东西。符合这里。
但是这样的话,生活形式和生活世界,形式和事情之间不作区分么?如同形式和实体的区分那样。
还要参考前面一篇妈耶夏克的文章,那里有生活世界作为一个关键词。

我读一篇作品,在学习它理解它时,所做的也正是生活形式的领会。并且,这里的语法,是一些陈述或命题。即使不是哲学作品,而是小说,甚至诗歌,或一幅画,一场戏剧,或者,观看一个游戏,由于一种观看的角色而非参与者的角色,领会到的东西,是“这是怎么一回事情”这样的东西。它是一个描述句,命题。
那么,我还能把这样的东西,生活形式,看作一种单纯的形式的东西么?
它是什么呢?譬如一场戏,或现实中看到的一件事情,我把它归于一些由人性/制度/意志这样的东西酝酿成的脚本。人在事情中的活动,遵循着这样的脚本展开活动。
这样,生活形式可以看作实践上目的的理念的东西。它是整体的。

那,语言游戏,说出来的东西,和生活形式之间的嵌套怎么理解?
这就是多看作一个一时,质料在形式的统一之下的关系了。
语言游戏只给出看作一个的多,语言活动。但是理解其整体的是,还需要形式性的给出——生活形式的领会。语言游戏的看作一个,基于看:某些语言的使用中,看到它们之间有一种呼应关系,一句话一个行为是对于前一句话的回应,这是可以看到的,先于理解它们的根据。
生活形式的猜想,也是在看中得到确认:比如符合某种领会时有特定的表示肯定的动作,一些眼神,点头或拍拍肩膀,等表现。甚至直接诉诸于语言:wrong story,不是这么回事,或抓住要领,妙,对,等。

和经验的知觉相比较。经验是直接给出来的,生活形式却需要基于有意识作出的领会。就是说,理解一个语言游戏需要人有意识地参与。而经验的原因,要探究意识的无意识的或不自觉的机能活动。经验是人无需有意识的思维,而是仅凭思维在判断中的逻辑机能就能产生的。它直接作为产生的结果的东西向我们给予出来。
经验是看到的东西。语言游戏的理解,却是领会到的东西——对于看到的东西的领会,并且对这种领会的对错还是在看中得到确认。
科学探究的,是经验的规则——自然规律。这是纯然的理解一个现象中的游戏。而语言游戏和领会中理解它相应的另一面,是人自己基于一种理念式的生活游戏的理解发起它。这里是对于人的发明,源于人自身的东西的理解。但是科学探究的,是非人的东西,客观规律。这里只有想象和确认中的领会,却没有上帝视角的回到人本身来的情况。所以,科学在客观规律方面呈现开放性,而语言游戏的理解中,总是呈现对于人自身的是,对于人的自我审视的开放性。因为语言游戏总是人基于自身发起。其轴心是人自身。而人的活动总是在事情之中,由此称作回到事情自身。事情也是人的事情。

维特根斯坦在 《哲学研究》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中共四次使用了生活形式的单数形式, 仅有一次使用了它的复数形式。鉴于此, N. 加弗 ( Newton Garver) 给出了如下为人们熟知的解释: 维特根斯坦在使用生活形式这个概念时, 绝没有意指人们理解他们的语言游戏时所必须联系到的、人类生活可能的社会文化形式之多元性。毋宁说, 加弗想要使人类这个具有种群特异性的生活形式与动物的种种生活形式区分开来。

——这就是说,生活形式理解为一种共性的东西,搁置其种种个别的情况。

哈勒认为, 我们不能 “否认维特根斯坦本人在其他语境或其他篇幅里曾使用 ‘生活形式’的表述, 他不仅显然地用了复数形式, 也从 ‘人类学 - 社会文化’意义上使用了这个表述”。( Haller, 1984: 57) 因此, 哈勒的观点助推了当今最普遍的标准解释的传播, 即 “‘生活形式’意指不同的文化、文明的阶段或者生活社会性的独特方式”。
根据这种我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支持的普遍标准解释, “生活形式”可以被描述为其中镶嵌着特别的语言游戏 ( Majetschak, 2000: 203) 的 “语言共同体全部实践的总和”。如果这个解释成立的话, 我们就完全可以不仅谈论人类的生活形式, 也能将人类的各种不同的生活形式区分开来

——这里,两种对立的解释,类似于 实体 这个概念的理解:把它看作范畴,它是一个概念;把它看作关于某物的谈论,它指谓一个殊相或个别的东西,是第一实体。
或许也可以把生活形式进一步这样划分。

两种解释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毫无疑问地 “认为镶嵌着语言的社会体系就是 ‘生活形式’”。

我在下文将借助维特根斯坦的一些涉及 “在更广泛的语境下讨论语言游戏的嵌入”的著述, 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人们可能很期待在这些著述中找到证据证明维特根斯坦是以加弗的思路谈论 “生活形式”, 或以标准解释的思路谈论 “生活形式”的。但真实情况并非如此。维特根斯坦在那些著述中时常谈论的是语言在人类生活中的嵌入。

(二)

概念嵌入到构成概念之意义的语境中去

——相应于理想语言的,是对于世界的理解:由原子的考察为基础在关系中构建起来产生一切事情。任何事情都可以在原子层面上得到揭示。
这是对于服从自然规律的自然世界的解释。
但是这不能解释生命、意识,不能解释人的现象。

维特根斯坦在探讨以上那些词汇时比探讨其他词汇时更加重视嵌入了语言游戏的 “环境”( Wittgenstein, 2007: § 583)
或他所谓的 “语境”(Wittgenstein, 1998: Vol. II, § 150) ,因为这清楚地表明, 如果我们认为我们在使用以上那些词汇的时候指的是心灵的心智状态( 即所谓的人类心智之内部事件或状态) 的话, 我们便是彻底误解了这些词汇的使用逻辑。事实上, 依照维特根斯坦的看法, 这些词汇指的是一种 “人类生活的现象”

——使用以上那些词汇的时候指的是心灵的心智状态( 即所谓的人类心智之内部事件或状态) 的话, 这就是一种语词具有自身的性质的固有语法了。那是一种经验之于人那样根据的无意识,而w关注的是人的有意识的行为、实践的行动。
我们可以基于一种命名游戏使用名称,但是当我们思考这个名称相应的事情时,这种命名游戏就失效了。这时不再有命名游戏。这就是w指出的巴黎国际标准米尺的长度不可说的例子中的情况。我们只有在使用一个东西时,才可以为这个东西作出一个命名。当一个东西成为我们思考的对象时,它本身就不再能作为随意假设的一个东西,我们只关注对它的使用的效果,那些能看到的东西。这就像用一个代数式一个函数来表示一个现象。
但是当我们思考这个对象是怎么回事时,需要的就不是一个f(x),比如
f(x)=2x+1,而是一个代数等式,比如f(x)=a,a是一个常数,这样形式的东西。
在前者的函数里,给出的是一个现象间的规律性,或一个规律性的现象。在后者的代数等式里,给出的是基于句子意谓真的情况下,唯一的一个现象。而对象可以通过这个命题得到描述和给出。
当然,在一般语言的句子里而非数学里,给出的只是一个描述,而非对象的给出。
给出对象的语言游戏,就是描述,它是命题式的。名称的含义总是要通过别的概念来给出。这就是概念基于彼此在联系中相互描述和给出。而我们在这里的语境,是直接据有的生活形式和生活世界。就如同真之于弗雷格的句子,它是逻辑,可以先于命题中名称的意谓给出来。反过来,作为句子的部分的名称的意谓要置于句子的意谓真的联系中得到描述。

语言的产生和经验一样,基于机能。准确说,这里提到的语言,是基于生活形式的领会,具有的条件之下,基于具体的事情,说出话来。经验总是或者处于科学的统一之下,探究其根据的东西。或者处于生活形式的领会而受到综观。科学以经验为实证的根据,经验则以科学为自身何以如此这般的根据。经验是看到的,科学探究的根据则是推想。在语言游戏里,我们基于生活形式的领会而有意识地按照其规则规范我们语言地使用,是参与这个语言游戏的条件。
经验基于无意识的思维在判断中的逻辑机能,语言游戏基于的是有意识的对生活形式的领会。科学探究经验的原因或根据。这种探究是一种有意识的实践。有着类似于学习一个语言游戏中对于生活形式的揣摩和确认的环节。它们都需要基于想象力,基于对于给出来的看到的东西的综观(经验现象或语言的使用)。学习一个语言游戏就是从看到的语言的使用,到语言所嵌套其上的东西的领会。

如果将维特根斯坦所做的这些探究看作一个整体的话, 就会看到相当显著的一点, 即维特根斯坦在这些后期手稿中其实从来没有谈到心理学概念在 “某一种生活形式”中的嵌入。

——心理学概念,是一种固有语法的使用。

人类生活向我们展现的不仅仅是人类个体行为的混乱的混沌体。毋宁说, 我们将它从总体上看作一个复杂样态, 其中可以发现重复出现的面貌相似的部分样态, 或在其中可以找到或多或少持续的、或变化着的规律性及结构。也就是说, 我们从复杂的生活样态整体中, 除了可以看到个体行为, 也能看到重复出现的公共行动和行为样态。后者不是仅由一个人构建的, 它是我们通常认为的社会中的 “习俗和惯例”。
概念所指的内容正是这些规律性和习俗, 即人们说话和做事的惯常性和规律性的样态。

将复杂的全部生活样态与一条毯子上的图案相比较的话, 我们可能会说, 不断出现的规律性可以从毯子上的全部图案中分辨出来。也就是说, 维特根斯坦曾明确地将整体中的部分图案表述为 “生活的样态”。(Wittgenstein, 1998:Vol. II, § 652; Wittgenstein, 1998: § 211) ⑥ 这种样态被看作是可以辨识出的做事和说话的特征之间的连结, 尽管这种不断重现的连结关系是充满变化的。换言之, 那些样态是特征的复杂体, 我们将之理解为生活的连贯单元。

——这里和康德的感性形式有所类似。其基于秩序可预测和w基于规律或规则会重复出现的样态有类似。
数就基于这种秩序中的可预测和可说,区别于经验。数可以用逻辑表达,但是经验不可以。经验之中具有逻辑的成分,但是经验之为经验,彼此之间的个别性在于其处于逻辑之外的东西——形式之外的质料的彼此区别。

生活样态,正是概念所指的东西。

但首先必须强调的是, 维特根斯坦 “语言在生活中的嵌入”这一思想的要点在于 “用语言说出”是作为同时包含了语言和非语言特征的生活样态的部件而存在的。比如, 当人们仅只想到 “问候”这个行为时就立即能辨识如上的特征, 即语言的和非语言的表现在问候”中占有同等的份额。此外, 可以说我们对语言的使用是嵌入生活中的, 因为我们用很多语言的心理学概念来谈论如上的生活样态。
当然, 这对于维特根斯坦来说 ( 尤其在他谈论心理学概念的语法时) 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观点, 因为这个观点强调的是, 我们在使用这些心理学概念时指的绝不可能是一些内心的心理学事件。内心的心理学事件就是所谓的对这类概念的语法的明显的 “心智主义”误判

(三)

“只有那些能够谈话者才能去希望什么吗?”紧接着他自己的问话, 维特根斯坦回答道:
只有那些掌握了语言的使用者。也就是说, “希望”的诸现象是这个复杂的生活形式的各种样式。( Wittgenstein, 2007: 148e)

从以上手稿的影印版可以看出,在没有改变此段落的意思的情况下,以上被引用的部分 中 “生活形式”的概念被 “生活样态”所取代。因此,在此段中和在其他地方所表达的意 思均为: 我们所能感知到的、促使我们谈论 “正在希望着某事”或促使我们谈论 “希望” 的那个 “正在希望着某事的迹象”就是一种生活样态的多种样式; 这种生活样态 “希望” 远远比任何一种 “希望”在人的个体行为中的一切经验性的呈现更加复杂。也就是说,“正 在希望着某物的迹象”的一切经验性的呈现便是 “希望”这个复杂的生活样态的 “多种样 式”,或者可以用 《哲学研究》第二部分中的话来讲, “这个非常复杂的生活形式的各种样 式”。也只能用如上的说法来描述它的特点了,因为构成 “希望”的诸多现象对我们来说有 着十分广泛的衍生,是十分复杂的。 ( Garver,1984: 44) 显然,这段出自码段为 137 的手 稿的论述根本就没有提及加弗意义上的 ( 或者那种标准解释意义上的) “人类生活形式”概 念。

我们日常以各种不同的方式遇到的 “希望的各种现象”是 “希望”这种复杂的生活形式的 “各种样式”,在我们日常语言中使用 “希望”这个词语时所指的就是它的 “各种样式”。与此同时,我们也非常确定的一点是: 在维特根斯坦那里,“生活形式”的概念指的就是 “生活样态”———做事及说话的各种面貌 所蕴含着的不断出现且可辨识的秩序,语言的使用者将它当作其生活内部的构造性规律进而 用一个词将它表示出来。

——这就是把现象看作一种语言符号了,看作生活形式的表征。现象不止是语言,也是我们的自觉的行动和不自觉但是有根据的无意识行为。
这里可以把样式看作符号,以现象为表示生命或意识活动或实践活动的符号。
而生活样态即生活形式,它是现象中的各种样式所表达的意义的东西。

如果有人觉得这种对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中 “生活形式”概念的解读有些奇怪的话, 那么一定是因为这种解释尤其与有影响力的传统解释相矛盾。对 “生活形式”概念的那些 传统解释通常是出于与那些颇有些传奇色彩的、那些几乎被抬高至神谕地位的一句话论述 [比如 “想象一种语言就是想象一种生活形式”( Wittgenstein,2007: § 19) ] 之间的紧密关 联: 从那些一句话论述中显然根本不可能理解 “生活形式”这个概念的意义,因为维特根 斯坦在这句话中根本上是回避任何解释的。

——想象一种语言就是想象一种生活形式
这句话有点脱离语境原则地使用。生活形式由此和一种语言相联系起来。而一种语言,它是一种东西,有别于家族相似。

在 1943—1944 年的一本口袋笔记中 ( Wright,1986: 53) ,维特根斯坦写了关于遵守 规则问题 的 论 述。在 其 中,维 特 根 斯 坦 指 出 “某种生活的环境或语言的多种形式” ( Wittgenstein,2000: § 127,92) ,是我们将一种行为形式是否理解为 “遵守规则”的条 件。基于此语境,维特根斯坦的意思似乎是语言或非语言的表征形成的某种组群或某种样 态必须就位,才能促使我们去谈论遵守规则或违反规则的行为。

维特根斯坦谈论了类似的问题: 我们何时才能 认为其语言完全不被我们了解的异族文化的人们具有被我们所熟悉的类似言语或行为样 态呢? “如果我们来到一个说着异族语言和有着异域风俗的异国他乡”,维特根斯坦写 道:

有时候很容易找到我们必须称之为提供秩序和遵守这些秩序的一种语言及其生活形 式,但也许这个国家根本没有与我们自己的秩序完全对等的语言及其生活形式。比如很 可能有的民族就没有与我们的 “问候”对等的生活形式/ /根本没有与 “问候”对等的 东西/ /。( Wittgenstein,2000: § 165,110 f. )

在这段话中,维特根斯坦极其清晰地表示出 “语言”是 “提供秩序”的,“生活形式” 是 “遵守秩序”。除了谈论 “提供秩序”和 “遵守秩序”,维特根斯坦在这段话中也清楚地 指明,“问候”是我们社会生活世界中的一种 “生活形式”: 这种生活形式在异族文化中不 一定能找到对应物。

“问候”当然是相对简单的一种生活形式: 也就是说,相比 “希望着什么”这个复杂情 形来说,“问候”是一种更原始的言语和行为样态。狭义地讲,在 “问候”这个样态中,形 式是由语言的和非语言的特征共同构成的。事实上,维特根斯坦似乎是愿意将原始的、基础性的形式与那些复杂的、使基础形式发生变化的衍生形式区分开来的。⑨

——这里谈到了规则,也说到了生活形式。
1 规则是怎样的一种情况?
譬如象棋里,马走日,吃死对方的王算赢。这些是规则。
在语言游戏里。譬如命令句,它的规则就是要求对方行动上的服从作为对于命令的回应。这就是命令这种生活形式的规则。

2 生活形式
见1的命令的例子。

当他在 《哲学研究》中提到 “说一种语言是某种行为的一 部分,或某种生活形式的一部分”时 ( Wittgenstein,2007: § 23) ,他并非想将一种新的技 术术语引入他的后期哲学。用本文的立场来解释的话,他真正想做的仅仅是吸引读者关注如 下事实: 言说一种语言是注定与某些言语或行为特征的样态紧密关联的。

——生活形式似乎不是形式之于实体那样的东西,而是指某种形式的生活,某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某种形式的游戏。游戏不限于语言游戏。但是语言嵌入了游戏。哑剧没有声音,但是其中有肢体语言,以及通过行动表达意义。

“那么你是说,人们的一致决定了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人们所说的内容有 对有错; 就所用的语言来说,人们是一致的。这不是意见的一致,而是生活形式的一 致。( ibid. , § 241)

这段话廓清了对维特根斯坦思想的一种可能的误解; 人们误认为维特根斯坦是在发展对 真理的 “共识论”,即人们的共识是人们做出的论断之正误的标准。维特根斯坦以对比的方 式在上述引文中强调,他同意依照人们的共识来断定人们所说的内容的正误之分。
然而,维 特根斯坦同时指出,他是以一种截然不同的角度来强调人们的共识的: 人们据以形成他们正 确或错误论断的共识,是用语言说出的共识。在这种意义上,共识的实质是,只有那些说某 种语言的人,才能把某种共相物指定为 “红”、“疼痛的感觉”、又或者 “计算”。这几个例 子只是维特根斯坦在 《哲学研究》第 241 码段周围的文本中列举的一些例子。尽管有人会 质疑在以上的每个例子中,人们是否会称那些共相物为 “红”、 “疼痛”或 “计算”,但我 们确实不会受到这些质疑的影响,因为人们不会在说一种语言的同时用其他类语言来达成关 于那些语词的共识。在维特根斯坦看来,这些共识不是观点的一致,而是生活形式的一致。
——观点和生活形式。
表示出语言的一种工具性。

例子。在数学中,通常人们会就是否 “遵守了规则” ( Wittgenstein,2007: § 240) 达成完 全的共识。人们不会就是否已经进行了运算而 “进行争吵”。 ( ibid. ) 对此,维特根斯坦巧 妙地讽刺说,“例如,人们不会就此打起来”。( ibid. ) 对共识做出这样的解释当然不可能是 因为每一个相互独立的个人对是否真正遵守了某些规则的问题持有主观意见 ( 一种恰巧人 人都同意的主观意见) 。这种情形下的共识更多地是由于 “在数学讨论中所有有能力的参与 者就某个独特的生活形式持有相同意见”的结果,这个结果便处于某个对我们的生活而言 极其重要的样态中: 此处与这个生活形式相对应的样态是 “计算”。因此,在此例子中, “计算”是人们分有的生活形式,是如下生活形式的一部分: 在纸上、板子上或借助其他设 备来完成某事; 说出被人们一致认为是正确的计算结果。瑏瑠 我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义无反顾 地接受计算技术的训练 ( 乘法,减法,加法等) ,故维特根斯坦才在另外某个语境中说,在 我们所谓的 “遵守数学规则”上达成共识,就是回到 “培养,训练,和我们的各种生活形 式”上来。( Wittgenstein,2000: § 160,26r) 因此, “遵守规则”并不在于 “达成观点的 共识,而在于形成生活形式上的共识”。( ibid. ,26v - r)

依照维特根斯坦的观点,“在语言社群中能够找到怎样的生活形式”、“语言言说的类型 是如何与语言社群相关联”之类的问题完全不可能靠论证的辩护来解决。因此,我们的生 活形式本身是否正确? 是否能得到辩护? 或者以某种其他方式在现实中找到依据? 在维特根 斯坦看来,提出这些问题都是没有意义的。应该说,现存的各种生活形式应该依其本来的面 貌而得以接受。所以,在 《哲学研究》第二部分的一个场景中,维特根斯坦也提到类似的 思想: “可以 说,必须被接受下来的东西,那些被给定的东西,是生活的各种形式”。 ( Wittgenstein,2007: 192e) 用个不太复杂的生活形式的例子来解释的话,就是我们说出的 某些词语 ( “Guten Tag”、“Bonjour”、“Hello”) ,或我们执行的某些此类的行为,都是“问 候”这个生活形式的一部分。我们常常举起手来挥手,或伸出手来与别人握手。当然我们 也可以想象,我们还可以用一只握紧的拳头轻轻敲三下自己的后脑勺来相互问候。但可能有 人问: 我们为什么不以那种方式问候呢? 怎么回答呢? 那不是 “问候”这个生活样态的一 部分。在这个生活形式中,我们将语言和非语言的瞬间结合起来的方式,只不过就是我们生 活的诸 多 “事 实” 之 一 罢 了。

(四)

现在,让我来简要总结一下我的立场: 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中的 “生活形式”概念, 诚然是一个有趣的概念,但它绝不是我在开篇所提到的主流解释意义上的那种 “基本概 念”。因为 “生活形式”这个词的意思,是指在我们生活之中被我们视为是反复出现的一系 列语言或非语言行为的规律,在其他文本中维特根斯坦也可能把它写成是 “生活样态”,甚 至在一处地方,他把它写成了 “生活蜡板”。( Wittgenstein,1998: § 206) 对生活形式的意义进行这样的解释,不管是从考察维特根斯坦本人对语言游戏的理解的视角上,还是从考察 他是如何对心理学和社会学术语进行语义分析的这个重要视角上来说,都是饶有哲学趣味 的。因为后者指向的就是生活形式和生活样态。生活形式的概念与其他概念之间具有可替换 性,但维特根斯坦绝不想把它替换成别的概念,“生活形式”和 “语言游戏”概念一样,都 是他后期哲学中的技术性术语。从维特根斯坦的其他遗著,以及从 《哲学研究》中稀少的、 偶现的、并常常很少被人们关注的部分文字中,我们可以推导出上述的诸多论断。

1
梦根植于生活世界 它如同经验世界 直接被给予
不妨行于梦间 然后 走开
前往一种有意识的是
如果把一切都归结于意欲 那么 有意识的存在在其间如大日于空 烈过一切星月

2
权力
无非是弓腰屈膝 笑脸相迎
无非是高高在上
无非是投怀送抱
可是这一切 在这人支配着的世界 自然界的对象 不是已经对我们予取予求了么?
这不是生命的生活世界 而是没有主体性的计算

3
实体的形式是一种对象的认知,虽然基于人的意识产生,但是其内容属于客观的对象。
而生活形式要以实践活动为对象,造就某个观念之下的生活世界的实践,有别于造房子这种对象性的实践。前者在行动中出来的总是某种现象的东西,但是它们不是以自身现象被看待,不是在多和一的关系中的一个实体的一被看待。那样的话,就是一个对象的认知活动了。它们要作为符号,嵌入一个生活形式,而得到理解。
即使绘画,音乐这样感性的东西,也是作为符号,一种感性的符号,通过某种认知活动中主体的生命机能的触发唤起,而获得一种生活形式的领会。

在实体的认知中,形式由主观产生,但是其内容是客观的。
或者说,关键在于,形式作为实体的部分,这是一种对于现象自身的认知。
但是在语言游戏里,认知的对象并非现象,而是现象嵌入其中的一个生活形式。在这里,现象和生活形式之间就是符号和意义之间的关系。
语言游戏如果是有意义的,不是一堆随意的音响,就总是需要把语言看作某种意义的东西的统领支配之下的表达活动。并且把这种意义的东西作为语言使用中轴心的东西,这就是实践中的目的。
和造房子的实践不同的是,造房子从现象的材料,造就现象中的房子。而语言活动中目的的东西始终在语音之外。一个语言游戏的生活形式始终有相应于语言游戏的现象之外的,它嵌入其中的东西。生活形式是整体的,那么这个抠掉嵌入现象中的语言游戏之后留下来的东西叫什么呢?
在亚里士多德,实体扣掉形式后就是一的取消留下的多,是材料。抠掉质料后留下的就是形式的一。这里,生活形式抠掉嵌入的语言游戏之后,也是一种形式性的东西。
可是 马耶夏克说 希望 问候 本身就是生活形式,那么抠掉如此这般的语言使用之后,是不是还是可以谈论一种形式的东西?
就好像我们能在实体的情况中那样,可以离开这个苹果谈论苹果这个概念,离开第一实体还是可以谈论第二实体。

语言的理解指向的是一种实践活动的理解,不同于形式之于实体,形式的内容是客观的,虽然产生形式的思想是一个主观活动。主体在构造形式的思想中,是一个服务员的角色,或者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角色,在结果的东西之中不包含它的成分。认知到的是一种客观的思想。
但是语言的理解里,人的实践活动本身就是语言游戏中轴心的东西,是人的实践作为语言游戏的理解的内容,或者说,人的实践活动本身成为理解的对象。
和康德的认识论不同。康德是旁观经验,从而分析其中感性知性。感性知性对于经验的发生而言都是不自觉地无意识地机能式地发生的。康德揭示了经验作为一种无意识产生的东西。主体性作为经验的主观条件,处于服务员或催化剂的角色里。经验本身却是不含有它们的成分的客观的思想。经验总是以主观的主体性为形式来构造,但是构造出来的东西,却是一个客观的思想。这大体和弗雷格的主观思维在思维规律之下,表示客观的思想。这并不是说思维规律是客观的思想意谓真,而只是指出思想基于一般形式(对象处于概念之下)表示一个真值。而真要另外指出,这就是弗雷格的真是逻辑,在语音系列之外。不能在语言中给出。
真可以看作w的生活形式的一种,和希望,问候一样,都是一种生活形式。我们使用一个命题时,把它看作关于事情的谈论,它是真的。在谈论虚构、假设、想象而非事实时,我们对于命题就不会看作基于真之上。

w考察的是基于人的有意识实践而产生的语言现象。那么,统领其语言游戏的生活形式,对于这种现象的理解,就不是辅助性的角色,而正就是对象的本质所在。它就是带来一系列语言游戏的原因的东西,语言游戏根据它如此这般而不是那样地展开,它作为轴心规范着语言游戏的规则。生活形式在对于语言游戏的理解里,是客观的。它是对象之中的东西,而非康德的知性是在作认识的主体的活动,而非对象的活动。所以,生活形式对于语言游戏而言是客观的,是事情本身的东西。而知性不作为对象含有的成分,但是由知性产生的经验是属于对象的,它是客观的思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0,176评论 5 46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4,190评论 2 37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7,232评论 0 33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953评论 1 27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879评论 5 36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177评论 1 277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626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295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436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365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414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096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685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771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87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438评论 2 34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032评论 2 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