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师的六堂课-随张朝民老师惠济区游学小记

第一堂课 丰硕桥边

五月二日,晴,最高温度39度,酷热难当,仍难阻挡游学的热情。我们一行二十余人,在张老师的率领下,来到了惠济区江山路索须河丰硕桥边,在这里展开了第一堂课,介绍中国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的由来。在中国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纪事碑前,张老师形象的用一二三四五概括了中国大运河基本情况。那是一条大运河,形状像人字,人字可不就是两笔吗!连起了三座城市,起点洛阳,北方终点涿郡(今北京),南方终点杭州。大运河分为四段,即通济渠,邗沟,江南运河以及永济渠。当然,中国大运河申遗还包括一个浙东运河(从杭州到宁波),这里不表。至于这个五是什么意思呢?张老师总是善于启发,提问,且从不吝惜赞扬与鼓励。同游们踊跃回答,原来,这个五是指大运河把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我国五大水系沟通连接起来的意思。


我们身处的上课地点(索须河段丰硕桥下,这一段运河西起丰硕桥,东到祥云寺村,有约16公里长)自然与寻常教室不同。在这里,天地为房,没有课桌椅,我们就站在运河的堤岸上,眼前是索须河在静静流淌着,放眼运河两岸,绿色满眼。岸上杨柳茂盛,柳枝随风起舞,为我们遮挡着日头的暴晒。张老师讲这运河两岸的柳树当年被称为隋堤烟柳或是汴河新柳,属于荥泽八景之一呢。我们在河边一人多高的芦苇丛里穿行,鼻子里闻着野花野草的香味。随着张老师生动风趣的讲解,我们仿佛来到了一千三百多年前的隋朝大业年间。为了把南方鱼米之乡的粮食运往北方的都城,为了隋炀帝下江南的便利,在隋炀帝严苛的命令下,由宇文恺总负责,在西起洛阳,东到江苏盱眙(洪泽湖畔,今日小龙虾之乡)长达600多公里的运河工地上,百万民工只用了几个月时间就在之前鸿沟的故道上疏浚,拓宽,建成了通济渠。我们仿佛看到了隋炀帝那庞大华美的龙舟船队,前后长达二百余里,岸上跪拜叩迎的官员与百姓,那成百上千拉着龙舟缓慢前行的纤夫。纤夫不仅是男人,据张老师讲,有一天隋炀帝心血来潮,想让女人们来拉纤。于是乎,众多十七八岁的妙龄少女被征发到运河岸边来拉纤。而这种活计怎么能为少女所胜任!隋炀帝居然怜香惜玉,让小羊来帮助少女拉纤,脑补一下那个场景,每一个少女被一只羊拉着,几千名少女,几千只羊,拉着龙舟缓慢前行。正史乎,野史乎?野史亦是史,往往更能反映民意啊!


我们的张老师博学多闻,善于在正史里穿插着轶闻趣事,从而使呆板的历史鲜活生动起来。你知道杨柳为什么叫杨柳吗?你知道我们从小被长辈吓唬的老猫来了那个老猫是谁吗,这是怎样一个典故?隋炀帝又是怎么验收运河工程的质量等等。在我们这些游学生们阵阵的欢笑声中,一段段历史就这样深深的烙在心底了。


第二堂课 惠济桥村

从索须河北岸,沿着大河路拐向北面的绿源路,在绿源路的路北侧,一个村庄存在了几百年,这是惠济桥村。我们的第二堂课就是在惠济桥村里面的惠济长桥边展开。这座桥始建于元末明初,距今有六百多年历史。桥为石头建造,有三孔。桥下的河道因年代久远曾经早已淤塞填平,只是近年来由于申遗,在文物部门的努力下,在桥孔的两侧,各挖了一个五六米深,几百平米大小的深塘,塘底是干涸的,一人高的野草丛生,成为了村子里孩子们的乐园。桥的东西两端,按照荥泽县志记载的样式各修了一座桥楼,每一座有三四层楼那么高。桥面有大概四十米长,约五米宽。两道巴掌深的车辙印迹纵贯整个桥面,那正是这个桥年深日久的过往各种畜力人力车辆的明证。


站在桥的南侧,张老师让我们看向桥下的基座,那最下面露出一个一个的圆圆的,扁扁的石头。我们猜忖着这是什么。有同学说这像是石磨。确实是这样,张老师揭开了谜底,原来那是建桥之初,因官府财力有限,周边百姓倾力支援,乃至献出自家所用的石磨,石碾来作为桥基。我们都说修桥铺路,造福桑梓,诚哉斯言。正是当年百姓们的义举,才有了这福惠子孙百代的惠济桥!才有了今天的惠济区(本世纪初,邙山区改名为惠济区也有此桥的功劳啊)!


第三堂课 西山遗址

从惠济桥村向西北约四公里,有一个郑州闻名的小区思念果岭。然而出果岭东门直到江山路的这段路的名字西山路,就不是众人皆知了。而就在这段几百米长的西山路的路北一侧,埋藏着一处全国重点文物就更是少人知晓了。这就是号称中华文明第一城的西山遗址。


张老师在西山遗址的碑前,将它的故事娓娓道来。我仿佛看到了一幅画面,在大约5300年前,我们祖先的一支,在青翠的岳山(邙岭在郑州境内黄河岸边的余脉)南麓,宽阔清澈的枯水河北岸,板土筑城,依山面水而居。这是距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我们祖先筑城而居的遗迹之一(另外一处在杭州良渚,其年代比西山遗迹更早一些,但是发现年代比西山遗址晚。西山遗址曾是199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该处文明遗址的发掘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起至今依然在继续。听着张老师的讲解,我在想这处文明与华夏文明其它分支之间如仰韶文化等是否存在着互动呢?要解答这个问题,恐怕还有待于各地考古工作的进一步拓展了。我们有一个期待,今日的西山遗址能够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更完善的保护,一座中国西山文化遗址博物馆能够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西山路上,让这段封存了五千多年的历史被更多的人们所认识,所珍视。


第四堂课 黄河南岸站

老郑州人都知道郑邙路,这条连接郑州市区和邙山风景区的道路随着近年来新的江山路的建成已经被逐渐废弃了。离开西山遗址,驱车向北又是约四公里,在曾经的郑邙路北端停下来。穿过一条狭窄的小路,眼前出现了一座近代化的建筑,上书四个红色大字:黄河南岸。


这就是我们今日游学的第四堂课所在地,原京广铁路百年老站黄河南岸站。据张老师介绍,目前的这座建筑实际是上世纪60年代建成的,因为老的黄河京广铁路桥在1958年的洪水中冲毁,原来屹立在岸边的黄河南岸站候车楼受到影响,于是往东南方向迁移了二百多米修建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新的候车楼。而在这座候车楼的院子外面,几十米远的地方,是一处废弃的院落,在院墙的下面,竖立着一座扳道灯,扳道灯已经锈迹斑澜,在它边上,只是野草横生的空旷的地面,据张老师介绍,这就是最早的京汉(广)铁路的轨道,在上世纪60年代后就已经遗弃。我们看到,几只土鸡在悠闲的踱步,觅食,难以想象,曾经有无数列火车拉着千万旅客从这里呼啸而过,去到黄河北岸,向京城而去;或从北岸而来,驶向郑州站或更南的远方........


在一棵大树荫下,张老师向我们讲述了这座候车楼的历史,期间,关于毛主席视察黄河的故事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1952年10月,毛主席在建国后第一次出京视察,他选择了黄河。途径济南,徐州,商丘,开封之后,在10月31日,他的专列停到了郑州北边的邙山小站,黄河南岸站。毛主席走下列车,信步登上岸边一处高坡,坐在一块大石上,极目远眺黄河。这一刻被他的摄影师侯波拍下,这就是今天流传于世那张照片。从照片里可以看到,他远眺黄河,表情既关切,又有些凝重。1949年建立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很关心我国各大江河的治理,他曾经发出豪迈的指示“我们一定要根治海河”“一定要把淮河治理好”,可是到了黄河边上,看着滚滚东去,衔接天际的黄河,他老人家在思索,可能还有一些忧虑,因为黄河的事情不好办。治国必治黄。历史上无论王朝如何兴替,治黄都是统治者关心的首要问题之一。所以,他提出“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决心,以及不同寻常的慎重。


张老师的风趣幽默总能给我们带来欢乐。他说此次毛主席视察期间,在黄河边上碰到了村妇刘氏,她一见毛主席站在眼前,惊喜交加,却说出了一句,毛主席您老人家咋来了,斯大林来了没有? 毛主席回答说斯大林太忙,这次没有来…


第五堂课 黄河铁路桥群博物馆

从黄河南岸站出来,沿新江山路行驶不远,掉一个头,从京广铁路新桥下拐到一个小道上,道路崎岖不平,尘土飞扬。向前开了有几百米远,上了一个陡坡,我们把车停到这里。下了车,从陡坡上下来,蓦然发现黄河就在眼前了。眺望远处,自西向东,七百米(据张老师目测)之间,依次耸立着三座黄河大桥(实际上四座)。最西边那座桥,实际上只剩下桥基座,而不能称其为桥了。那就是建成于1905年的卢汉铁路黄河桥(建成之日改名为京汉铁路,因最北端从卢沟桥延伸到了北京城内的正阳门),1958年夏被洪水冲断,1987年桥面被拆除,以免成为阻挡洪水的堤坝。这座桥,是由比利时国与清政府签约以后建造,由比利时人勘测,设计,监督,中国劳工修建,工程负责人是比利时人沙多。根据当时的技术,桥基仅15米深,而黄河河床上覆盖着深达百米的稀泥层,所以15米的桥基不足以支持火车的高速。据张老师讲,当时的火车过桥时时速要降到10公里下,想想看,3000多米的桥面火车要多长时间才能通过? 这座桥的修建需要大量的铆钉,而铆钉只有在高温情况下才能铆焊结实。张老师说,当时没有先进的设备,只能靠手。桥座下的工人带着厚厚的手套,将烧得通红的铆钉向上抛给在桥座上作业的工人,他们也戴着厚厚的手套,接过从下面抛上来的通红的铆钉马上焊在桥身上。这是怎样的劳苦和危险啊!当时又有多少工人在修桥过程中丢失了性命或受伤呢?


京汉铁路的建成,成为沟通中国南北的大动脉(连同武昌到广州的粤汉铁路,当时还没有武汉长江大桥,也不可能修建,技术根本达不到),也成就了一座城市,这就是郑州,一座号称铁路拉来的城市。讲述郑州近现代以来的发展兴盛的故事,就离不开这条铁路,这座桥。


关于这座老桥,张老师还讲述了一个故事。抗战期间1944年8月的一天,为了阻止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企图,当时的中国空军中美混合航空团派出了三架轰炸机,从四川梁平出发,途径西安加油后,飞向京汉铁路郑州黄河桥,目的是炸断它以阻止日军南下。前两架轰炸机都未成功。驾驶第三架轰炸机的飞行员叫杨训伟,他驾驶着轰炸机,第一次俯冲轰炸时炸弹居然没有投出去。他不顾危险,再次爬高然后俯冲,这次成功投弹,并炸毁了几十米长一段桥面,成功地迟滞了日军南渡黄河的行动达两个月之久。虽然后来日军舟桥部队用了两个多月修复了铁桥,但是杨训伟等的壮举却永载青史。张老师说,至今纪念杨训伟的塑像还矗立在郑州黄河风景区公园之内。


张老师说这座桥当年也曾通过汽车。由于只能单向放行,所以要过桥往往要排队等上两天。这就有了当年从郑州到对岸新乡还开通了民航班机的故事。这种情况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花园口黄河公路大桥的建成才得到缓解。


在老京汉铁路桥的东边(下游),屹立着第二座黄河铁路桥,于1958年开始建造,建成于1960年。这座桥的桥基深度已达到入土30米深,所以火车通过该桥时,时速已经允许提到40公里以上,但仍不能超过60公里。这座桥,我们每个人只要过去曾经从郑州出发或经过郑州去往北京方向旅行,或者从北京方向回来,都应该经过过这座桥。那时我在北京上大学以及后来工作时,每年回河南探亲或返回北京时都会经过这座桥,火车速度确实要放慢,经过时一般是傍晚或者凌晨,给我的印象就是黄河真宽,水也真少(黄河下游到入海口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期间曾经断流过),还有就是黄河桥上远眺朝阳和夕阳。这条铁路桥于2014年完成了历史使命退役,代替它的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第三座大桥。


俱往矣,论建桥技术,还看今朝。随着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的大发展,郑州黄河桥再次升级换代,在上述郑州黄河二桥的东边,又建成了一座新桥。张老师讲,这是亚洲第一并线铁路桥。何谓并线?原来,从郑州分出来的京广铁路和郑焦城际铁路(正在建设中的郑太高速铁路的一段)到了黄河河面上时合二为一。一座铁路桥,四条铁路线并行,东边两线为京广线,西边两线为郑焦城际高速铁路。所以从桥下看,桥基座显得尤为宽大。张老师讲,这座桥的桥基深达百米,穿透了整个稀泥层,在河底的岩石上浇筑了足球场那么大小的水泥基座。这样一来,高速火车通过该桥时不用减速。正说着,一辆高铁从我们头顶的桥面上呼啸而过,时间只有短短的几秒钟。此情此景,怎能不令一个中国人为自己国家的建设成就而感到自豪呢?


张老师将我们眼前的这三座桥称为郑州黄河铁路桥群博物馆。我们有幸在张老师的带领下,领略了三座大桥的风采以及背后的故事。而我,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开封人,尤为感慨。今天的游学起自大运河,现在来到了黄河岸边。而我的家乡开封,正是一座因运河而兴,又因黄河而衰的城市。开封古称大梁,春秋战国时期,魏惠王迁都大梁,掘鸿沟以引黄河水,便于交通和水利灌溉。公元前225年秦將王贲攻魏,据史载,王贲引河沟灌,洪水淹没了大梁城。这也是今日开封城摞城的最下面一层。隋炀帝开凿通济渠后,开封再度兴起,时称汴州。自唐朝起,通济渠也改称汴河。卓越的交通枢纽地位,让五代时期的梁晋汉周都定都于此。到了北宋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达到了鼎盛时期,同时也是开封城市发展的巅峰。时有汴京富丽天下无的赞誉。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表现了当时汴河两岸开封城市的繁华与热闹。自靖康之变,宋都南迁,开封的地位也逐渐不如以往,尽管在明清时期几度遭受黄河洪水肆虐,但是在元明清及民国时期六百年间依然是河南首府,中原最重要的城市。实际上,开封在当代的衰落从十九世纪末卢汉铁路黄河桥选址就已经注定了。当时修桥选址之时,比利时工程师认为开封地质条件太差,不能够建设铁路桥,于是一路向上游勘察,到了邙山边上,看到了岸边是石岸,遂进一步勘测,最后决定此处作为黄河桥的桥址。历史发展的车轮从此在这里拐了一个弯,郑州从此兴起,而开封与大发展的风口渐行渐远。至1954年,省会由汴迁郑。我从小就常听父辈说起这段故事,当时号称十万人从开封移居到郑州,支援省会建设。而开封仿佛从此告别了初而皇家,继而贵族的显赫身份,恢复为一介平民的平庸和平淡。


此次追随张老师游学,竟让我触摸到了家乡开封千古兴衰的脉络,站在黄河岸边,铁路桥下,抚今追昔,感慨万分,遂比照古人诗句有感而发:



滚滚黄河东逝水,

浪沙淘尽多少繁华。

千古兴衰多少事,

如今皆付笑谈中。


第六堂课 崖沙燕


此次是我跟随张老师第一次游学,上一次是随张老师到武陟詹店书库,惜学而未游。此次从游,则亲身感受到张老师的用心良苦。游学路线是精心设计过的,有自然风光,也有人文景点。张老师的讲解则跨域了多个学科,包括历史,地理,建筑,经济,政治,军事等等,可以说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真实不虚。今天的最后一节课,张老师选在临近惠济区边缘的一处。那一面崖上,密密麻麻分布着无数的小洞穴,我们头顶则盘旋着成百上千只燕子。原来,张老师把我们带到了崖沙燕栖居的地方。


崖沙燕属于候鸟。据张老师说,这些燕子每年四月份从南方迁徙而来,最远来自岭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每年十一月份再南飞。我们欣赏着眼前这非自然亦非人工的奇迹,感叹造物主的神奇,小小的燕子居然有这么强的耐力,能够跨越千山万水,历经春夏秋冬。看着小燕子倏地一下钻进洞里,不由的想小燕子怎么做到如此精准的钻进这小小的洞穴呢?又是怎么准确无误的做到进入自家的洞穴而不误入其它燕子的家门呢?


崖沙燕栖息的土崖周围如今高楼林立,企盼燕子的生活不要被人打扰,愿人与自然永远和谐相处。


远处,夕阳西下,今天的游学就要结束了。虽然未到立夏,已是酷热难当。此时张老师仍是神采奕奕,毫无倦色。曾经自问,即使一个年轻人,在这样的天气下,连续几个钟头的讲解,是否吃的消呢?所以,再次为张老师点上一个大大的赞!期待下次游学再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732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496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264评论 0 33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07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06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75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9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83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1,704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66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73评论 1 33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3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16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7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4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83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03评论 2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