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韩大爷的杂货铺
一份和谐温暖且“不心累”的人际关系,究竟有多重要呢?
联合国发布的《世界幸福报告》指出:基本生活水平是幸福必不可少的条件,但是达到基础条件以后,社会关系对幸福感的影响要远远超过收入的影响。
甚至,社会关系的重要性可以用货币来评估。2008年,英国有一项研究,让人们给朋友、亲戚和邻居贴上价格标签。结果表明,社交活动的增加,有可能会产生相当于每年8.5万欧元的额外生活满意度。
而哈佛大学的心理分析专家、精神病学家——乔治维兰特教授,曾主持过一项持续70年的跟踪研究,分析了2000多人一生的成长轨迹,探寻到底什么样的人生能让我们健康幸福。结论是:好的人际关系,是决定一个人健康幸福与否的重要原因。
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既然如此重要,那面对生活中的亲情爱情友情,职场与泛社交,各种多样的沟通场景,错综复杂的交流情境,有没有哪些理念是既通用,又有效,且还不让人感到虚伪疲累的呢?
今天就位大家梳理总结出4点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1. 尽量让别人了解你,而不是执着于让对方认可你
在交往中希望被对方欣赏,认可,是再正常不过的诉求。
但以此作为一次沟通或一段关系的出发点,很容易因“过度补偿”出现“关心则乱”的现象。
比如:你去参加一场面试,你渴望得到这个职位,并吸引面试官的青睐,这一会导致你紧张慌乱,二会把你的注意力转移到如何迎合对方的口味,而非展现自己价值的错误方向。
再如:在一段亲密关系中,如果一方急切地想让另一方接受自己,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最后发现怎么做都不对,原因正是在情感出发点上就已经矮了一截。
换一种思路:把发力点从谋求认可,切换到寻求了解,就会轻松得多,自然得多。
原因是:第一,当我们着力于增进了解时,我们的心理压力就没那么大了,表现得会更自然,对方也会更舒适。最终对方不会因为你想让他欣赏你,他就欣赏你;反而可能会因为深入了解了你,进而欣赏认可了你。
第二,当我们谋求了解时,我们和对方都会卸下心理包袱与防备,会释放出更多的“自我暴露”的信息,会聊起脆弱的点,会谈及彼此的前路与过去,而这种适当的自我暴露与真情流露,最能够增益双方的关系。
2. 专注于当下,不预设动机
在与他人沟通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急着想知道对方说这些话的意图是什么,并且,没等对方把意思阐述彻底,我们就喜欢猜对方的动机。
比如:
说了这么多,你不就是想抱怨嘛。
说来说去,还不是你看不起我?
不用再继续讲了,我已经猜到你又要举着为我好的旗号伤害我了。
然而每一段沟通都是不同的,甚至同一个人的每一个阶段,每一天,都有可能是不一样的。但我们喜欢“料敌机先”,我们习惯“预设假想敌”,我们为了内心的安全感,会猜来猜去。
这种现象可能来自于我们过往与对方的交往经验而做出的片面总结,也可能出自于刻板印象。
但归根结底,不光误会了他人,也会伤害你自己。因为你不仅堵住了对方的嘴,会错了对方的意,你也把沟通这码事,变成了自说自话的自我传播,从头到尾都是自己讲故事给自己听。
下次记得:慢慢来,别着急。
3. 人所不欲,勿施于己
我们都知道孔子的一句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简单说就是这件事如果发生在你身上会不舒服,那你也别对他人这么干。其恕乎。
但这里讲的“人所不欲,勿施于己”侧重的是另一个方面:那就是宽恕自己。
我们在人际关系中感到疲累或痛苦的一大原因,正是我们不懂得宽恕自己。
不容许自己犯错,或是哪怕自己没做错什么,也会觉得:这都是我的错。
比如:你在约会时里不小心把餐具掉在地上,你会很尴尬,甚至睡觉前都在反复重播当时的情景。然而换个角度想想:如果你在餐厅里看到别人掉了餐具,你会在心理多嘲笑他吗?并不会啊。那你为什么就觉得自己掉了餐具,是件多大不了的事呢?
再如:朋友有事请你帮忙,你明明无能为力,但也不想拒绝,因为怕拒绝会伤害关系,怕对方讨厌自己;或者父母给你一个建议,你不敢提出相反的意见,总觉得这是不孝顺,或是怕寒了父母的心。
那再换个角度想想:假如你找朋友帮忙,朋友因为各种原因对你说了爱莫能助,你就会和他断交吗?假如你将来有了孩子,会因为他勇敢陈述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就觉得他没把你当爹娘吗?当然不会啊。
人所不欲,勿施于己。像你对待好朋友那样,对自己。你对好朋友不会发出的责难,同样也别讲给自己听。
4. 少提结论,多说结论的证据
在人际沟通领域里,有一本书非常好,叫《非暴力沟通》。
里面提到了几条在沟通时,尽量要多侧重的地方,和尽量要少聚焦的点。
比如:要多说你的观察,少说你的评价。多说你的感受,少说你的看法。多说你的诉求,少提对方的责任。
可这么记不好记,我们把它总结成一个点,那就是:少下结论,多说结论的证据。
我们在沟通时往往嘴比脑子快的,而且会跨越式的省去一些论证步骤,因为麻烦嘛。
可最终,麻烦与问题往往就出在“被省略掉的那部分里。”
比如:妻子看见马桶盖脏了,想到尽早就提醒过丈夫清理一下,结果丈夫到了晚上都没有清理,这让他怀疑是不是丈夫没有把自己说的话当回事。而且,最近丈夫好像对他的态度冷漠了不少,这更让她加深了怀疑。
注意,以上这些,都是妻子的“论据”。
但我们发现在沟通时,这些话不会被讲出来,会被省略掉,当事人往往直接就上结论了。
于是,累了一天刚推开家门的丈夫迎面就听到一句:我说的话就是耳旁风,不真心过日子当初就别结婚啊!
结果可想而知,吵吧。
但如果把被省略掉的部分倒出来,就没有那么多事了。
如,妻子不急着下结论,而是讲论据:你今天忘记了清理马桶盖。我早上提醒过你。最近你对我的态度有点冷漠,这让我感觉不太好。我想知道原因是什么。
这段话里,有观察,有感受,有诉求,唯独没有着急下出的结论。
而丈夫也可以从这些论据中找出误会在哪里,并做个澄清,矛盾自然就遁于无形。
你看,所谓的人际关系与沟通问题,其实并没有多复杂。
只需要你在对待他人时,在沟通前,不预设动机;在沟通时,少下结论,多说论据;在整个交往过程中,把宗旨与目标由谋求认可和欣赏,改为谋求了解。以及不难为自己,以对待好友的宽容去对待自己,就足够,就可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