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夹着湍急的河流,那么行动就是架在河上的桥梁”,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用行动来战胜拖延,实现理想;“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这句话又强调我们最好立刻行动。一直以来,我对于拖延症的认识大概也是这样:拖延是因为自己太懒了,解决办法是立刻行动。这种认识也没错,但认识到这一点,似乎对我拖延症的改善并没有什么用处。
近来读的《怪诞行为学:可预测的非理性》一书中对拖延症的解释与我之前理解的有一些不一样,很有趣。作者丹·艾瑞里说,拖延症就是为了眼前的满足而放弃长远的目标,这是人的本性之一,是非理性的重要表现之一。从这个角度理解,拖延症的表现就不仅仅是“总是等到睡觉以前才知道功课才做了一点点”,也不仅仅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的嗟叹,而是面对眼前短暂利益失去控制的无可奈何。
这包括面对漂亮衣服就冲动地花掉自己半个月的生活费,也包括被美味的蛋糕耽误的减肥塑形计划,也包括透支花呗满足看似必要的消费欲望。因为受到短暂冲动的影响而偏离长期目标,带来的危害绝不仅仅是今天该完成的事情拖到了明天,而是天长日久下迷失了方向,不知自己想要去向何方。
是的,拖延症所包含的意义超过我们的认知,带来的危害也比我们想象的大,一句立刻行动并不能帮助我们改善这个毛病。要想战胜敌人,就要学会成熟的面对敌人,对拖延症也一样。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拖延症是人类本性的一个弱点,只能无限弱化这一点,不可能完全避免,也没有最好或最差,只有更好或更差。接受不足才是改正不足的开始,不必要因此对自己充满嫌弃;其次,这是个不断优化的过程,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能一次两次没做好就完全放弃。
其次,我们应当设置一个自我控制的底线,这个底线是我们不可触碰的禁区,在心里告诉自己无论如何不能突破这一限制,比如在我们希望建立早起做事的习惯时,可以设置晚上最晚十二点必须放下手机的底线。底线的作用是尽可能减小冲动时错误决策的可能性。
再次,让坚持这件事尽可能的简单。可以从两个角做到这一点。第一,设定的目标比目前的现状要高一点,却也不至于高到令人望而却步的地步。这种预先干预机制会让我们 有更大的可能性完成目标,收获更多的动力。第二,尽可能扫清坚持这件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比如在坚持早睡这件事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九点以后还和朋友外出,减少接受晚睡诱惑机会。
最后,可以设立第三方监督机制。可以邀请自己的朋友监督自己,交给朋友100块钱,坚持一周还给自己20块,坚持第二周再给自己30块,第三周坚持完剩下的五十块完璧归赵;也可以参加APP里的打卡分享活动。。。总之,利用爱面子的心理让自己不好意思违约,进而在坚持的路上走的更远一些。
拖延症是人们面对眼前诱惑忘掉长远利益的本性,认识到这一点是改正的第一步;设置不可触碰的底线能够避免我们失控;优化“坚持的环境”让人离正确越来越近,“渐变”比“突变”更容易,也更稳固;引入监督机制能最大程度激发我们的潜力。
我是工文锅,这是我对拖延症的看法。那么,对于拖延症,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吗?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