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看了三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百万美元宝贝》、《当幸福来敲门》,都是不错的电影,内容好,演技好。
《放牛班的春天》:一个新来的寄宿学校老师克莱门特用智慧和音乐与一群“不可救药”的孩子建立起了融洽的师生关系,用他的不懈努力培养出了一个乐队指挥家,他在孩子们面前是伯乐、老师、还是爱孩子的父亲。
有一组镜头是克莱门特在教孩子们唱歌时,因为后来成为指挥家那个孩子对他有误解,用墨水耍弄了他,他没有放弃,还是让那孩子领唱,孩子兴奋愧疚明亮的眼神,老师关爱鼓励的目光,清澈的童音,这画面是那么纯净。
《百万美元宝贝》它不同于以往励志片:努力奋斗鲜花掌声,它是悲剧。在争夺冠军赛时,对方偷袭造成女主瘫痪在床,完全失去了生活能力和质量,而且只能靠呼吸机生存,这时候人性的善良、丑恶都展现出来,女主的母亲妹妹哥哥唯一一次来看她是和她谈财产,而一直在她身边的是她的教练,他们在一起训练、比赛,女主就像找到了从小就失去的爸爸,教练视同找回了多年没有联系的女儿。在女主角求教练拔掉呼吸机,别让她生不如死,教练不忍心做,女主自己咬舌自尽未成。教练痛苦抉择后帮她拔掉呼吸机,女主角结束了生命,教练也消失了,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
在我们的现实中何曾不是上演着这一幕幕。
《当幸福来敲门》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一个高中毕业做医疗器械推销的业务员克里斯,面临房租、税收、抚养孩子、妻子离开的生活窘境,为了改变现状他去应试股票经纪人,六个月的试用期没有工资,这期间他努力推销剩下的仪器,又一边学习最后成功入职。
影片有几个细节印象深刻:一是他和儿子被赶出出租屋,他给儿子编了个故事,在地铁站的卫生间过了一夜,儿子睡了他却暗自流泪。
二是在排队等待教会提供住处时与同是等待过夜的人吵架争执。
三是他把挤公交车的人推了下去。
他真是到了生活的悬崖边,如果一个人生存都成问题还能讲究什么呢?
所有这些怎不让他在听到试用期过后高管们通知任用他时喜极而泣。
当时是里根执政时期,影片也反映出美国对低收入者的税收,无家可归人之多,教会提供的场所有限等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