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这段时间,大家多多少少都听说了一档国内的真人秀节目。
这档快被骂出天际的节目,引人瞩目的原因无他:1、涉嫌抄袭;2、饱受争议的节目价值观。
你大概已经猜到,它就是——
《你怎么这么好看》
而这次致使网友集中火力“开怼”的最大原因,还不是大众一向敏感的抄袭问题。
换句话说,骂它“抄袭”还算轻的。
因为,节目所呈现出的价值导向……让人实在是没眼看。
《你怎么这么好看》一上来,就列出了一组数据,企图代表当代社会的女性——
89%认为自己不够好看
90%认为外貌和穿着会影响自信心
是不是有些触目惊心?
于是,节目想当然地把女性对当下生活状态感到不满的原因,归结于外形不佳。
以此引出她们都需要由“专业”团队,从美妆、生活方式、美食、服装、室内设计方面“改造”自己,进而帮自己提升整体生活质量。
在播出的前五期节目中,五位被“改造”的素人嘉宾,无一例外都是女性。
然而,诸如“不像女孩子”、“没有女人味”这样的论述模式,却一再在节目中出现。
而在刚刚过去春节的档口,这些似曾相识的话尤其显得扎心。
大部分网友都认为,《你怎么这么好看》存在着对女性无处不在的偏见。
而最终所展现出的节目效果,无形中又进一步加深了社会对女性群体的刻板印象。
而在节目里的素人嘉宾,被几位明星嘉宾强行插手干预生活的样子,似乎像极了被各种“奇葩”亲戚“严刑逼供”的我们……
咖爷甚至发现,明星嘉宾们对女性的评价,完全可以当作一部“奇葩亲戚语录”。
对此,在豆瓣有一条针对节目的评论,或许是最好的反击:
“中国人什么时候可以学会,不对他人评头论足指手划脚。”
“你怎么穿得这么难看”
第一期被“改造”的对象,是一位名叫方静的34岁独居女博士。
从节目组给出的基本信息当中,我们得知方静是位从不化妆、平时极少参与社交活动的母胎solo。
然而,在见到方静之前,光是读她的信息卡,就已让几位明星嘉宾难以置信。
负责穿搭提案的韩火火,更是在听到素人嘉宾“没有口红、没有化过妆、没有高跟鞋”的信息描述时,“当机立断”地总结说“是男的”。
这波单凭穿衣打扮,就盖棺定论对方性别的操作,也是没谁了。
而负责美食提案的范湉湉,在得知“微信只有130个好友,使用时间不超过30分钟”时,更是用表情作出了回答。
之后,到了明星嘉宾与素人嘉宾碰面的环节,更大的槽点来了。
面对摆放着清一色条纹衫的衣柜,以及没有照片、陈设极少的住所,方静的性别再一次受到了“好看团”的质疑。
负责美妆提案的吴昕:“东西少到,我觉得这是一个女生的家吗?”
负责美好提案的昆凌:“竟然有女生的衣柜可以这么的简单!”
负责家居提案的黄吉:“一个女孩,为什么连个窗帘都没有?”
看到了吗,统统都在强调女性身份,应该怎么怎么样。
更让人感到窒息的是,当吴昕和方静聊起化妆的话题——
方静不懂BB霜、气垫为何,甚至理性直言大家追捧的口红是“消费主义的陷阱”,吴昕一脸惊呆;
方静吐槽吴昕给她涂的口红,就像吃完麻辣火锅后的样子时,吴昕则表现出异常抓狂的举动……
这不禁让人怀疑,这还是《我家那闺女》里因为被外界贴标签而感到受伤的吴昕吗?
这还是不久前刚在《奇葩说》中,论述自己被条条框框压得喘不过气来,不想被套框的吴昕吗?
明明吴昕自己也是世俗眼光背后的“受害者”之一,怎么一转头,就能理所应当地开始“膈应”起别人来了?
还有一个细节,是昆凌送方静婚纱,祝愿她能和自己一样幸运。
虽然能感觉到昆凌是出于好意,但方静曾明确表示她并不期待这些画面。
这种举动所透露出的,无疑还是普罗大众那种始终把结婚、嫁人,当做女性幸福必需品的俗世观念。
总结一下,明星嘉宾眼中的“完美女性”——
会化妆、穿高跟鞋才有女人味,结了婚人生才会完整,家里的东西也要多而精致,必须瓶瓶罐罐、各种装饰、照片一箩筐才像样……
这些观念,是不是换个说法就是“你怎么穿得不像个女孩子”、“女孩到年龄就该嫁人”、“女孩子就该XXX”?
可以说,短短一期节目,《你怎么这么好看》就树立了当代女性最普遍的刻板印象。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如果说第一期节目,还只是反映女性个人爱好选择的不同,那么第二期节目里的四胞胎母亲,可就是实惨无疑了。
冒着生命危险生出四胞胎的慧茹,三年来,因为忙着照顾孩子,没吃过一顿安稳饭。
这其中的艰辛与不易,不仅没有换来身边人的充分体谅,还被老公吐槽说现在的慧茹,不懂得收拾自己,脾气变差云云。
然而对此,“好看团”并没有从根本入手、以实际出发,只是一味地强调:你要学会重拾从前那个光鲜亮丽的自己。
而节目组给出的重拾方法就是,换个发型化上妆,穿上新衣把房装。
最后再让夫妻两人,一起去当初认识的餐厅重温旧梦,企图把过往的美好全部拾起,这就算是齐活了……
典型的治标不治本。
这位“一带四”的妈妈所面临的问题,是简单地化个妆、吃顿饭就能解决的吗?
难道换上了白纱裙、剪短了发型,就真的能把烦恼统统抹去,回到家就不用继续带四个孩子了吗?
节目组又怎么能浅显地,把女性打扮精致,等同于找回自我?
事实上,这位四胞胎母亲所缺少的,根本不是一支口红或者一条裙子,她真正缺的是时间,以及丈夫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正如她自己所说,她最想听到老公说的不是“我爱你”,而是“别动,放着我来”。
然而在陈旧的观念里,人们总是习惯性地无视母亲成年累月的艰难付出,总觉得妈妈带孩子好像就是天经地义。
于是一句歌功颂德般的“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就把妈妈们推举到“超人”的地位。
甚至还洗脑成“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我要知足,如果出现问题,那么我要检讨、要学会更合理地分配时间”。
以至于整天辛勤带娃的慧茹,最后还要对丈夫说上一句“对不起”……这把网友看得叫一个窝火。
果然,“82年生的金智英”们所面临的女性困境,是不分国籍的。
然而你以为只有年轻女性带娃艰难,到了年老时就可以逃脱了吗?
《你怎么这么好看》告诉你,并不。
第四期里的医生妈妈陈姬秀,临近退休也免不了要被儿子拉来,进行一番从头到脚的“改造”。
还是同样的问题,不爱化妆、穿着朴素,以及出于健康的考虑,陈阿姨做饭还很清淡。
但是,为了响应儿子的“号召”,这些统统都得改。
包括为了符合年轻人的审美标准,而穿上与自己气质不符的荧光绿卫衣,以及球衣款式的内搭;
甚至,还原电影《蒂凡尼的早餐》中赫本的经典造型……
然而用年轻人的眼光,来强行对长辈进行改变;这和那些用老一辈的思想,来钳制年轻人思维的行径,又有什么区别?
始终还是陷入到了“甲之蜜糖,乙之砒霜”的桎梏中去。
“女孩要有女孩的样子”
同样作为被“改造”的一员,90后女生姜丁天最为人“诟病”的,就是她的体重以及不够规律的生活习惯。
因为背负着过重的KPI压力,导致她变成了传说中的“过劳肥”。
然而针对这一现象,“好看团”还是沿用了老一套的“治疗手法”:剪头发、上妆、换衣服,拍写真!(另外再附赠一段迫使她健身的煽情视频)
在节目组看来,仿佛这些素人嘉宾所遇到的一切问题,都在于她们对自己的外形不够上心,因为她们忽略了对外在的保养,从而导致了她们“悲惨”的现状……
难怪有人说,《你怎么这么好看》应该改名叫《快让我来物化你》。
节目所鼓吹的那种靠美妆、美衣、姣好外形所构成的“精致生活”,不恰恰是詹青云之前曾在《奇葩说》里阐述过的“精致穷”吗?
“精致来自于时间,可是商家所定义的精致穷的精致不在乎时间,它只在乎你迅速升级又迅速破灭的一个个瞬间。
他们并不在乎你是不是真的能够活成一个精致的人,他们只在乎你是不是能够一次又一次地,为自己感觉到精致的那种爽感买单。
不要说这叫自由,做了提线木偶还感觉自己叫自由,这就错了,这个世界,不是必然如此。”
《你怎么这么好看》流露出的,对女性的规训和物化、标签与束缚,无疑再一次主动拉远了我们与自由和多元化社会的距离。
试问,在这个追求热门、不出错,在这个一张嘴就是“这个色号每个女孩都必须拥有”的“爆款”时代,我们作为个体的独立性何在?
什么是“美”的,什么又是“好”的?
这本就没有统一的标准,只要在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理应怎么舒服怎么来。
女生自然有选择化妆(减肥)的自由,但同样也应该有选择不化妆(不减肥)的权利。
化与不化(减与不减)都是个人喜好,而不应该一股脑地全都打上必须的标签。
贾樟柯也曾在《十三邀》中明确表示:
“我不太喜欢非常极端的观点,我觉得每一种极端的观点,都具有强大的暴力性在里面,包括形成共识中的这种暴力色彩。”
没有什么是非此不可的。
学会更好地接纳自己,比强迫自己顺从世俗标准要重要得多。
“我都是为了你好”
相比起《你怎么这么好看》,被“汉化”前的原版节目《粉雄救兵》之所以备受好评,在于人家懂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
《粉雄救兵》里的五位“改造”师,没有选择对嘉宾进行强硬的灌输,反而他们更多表现出的是一种鼓励和尊重。
而《你怎么这么好看》却让观众意识到,那种“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的熟悉感又回来了。
海灵格说:
“幸福的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点,家里没有控制欲很强的人。”
同理,好看的治愈系节目也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节目里没有好为人师的嘉宾。
《你怎么这么好看》的slogan:“我们不设计你的生活,只是你的生活提案者”。
虽然标注的是他们只负责提供一种可能。
然而很明显,节目并没有拿捏好建议和指挥之间的区别。
就像有句话说的是:“我可以和别人不一样,别人可以和我不一样。知道这点,强人所难、好管闲事就会消失,世界将比现在美好五倍。”
然而现状却是,很多人都有“一颗只要你和别人不一样,就觉得你需要教导的温暖爱心,和不管自己多么平庸,都要去影响、教导别人的责任感。”
试想一下,逢年过节就拉着你跟你大讲道理的三姑六婆七叔八婶,也许他们确实是出自好心,想要劝导你去过那种他们理解中的美好生活。
但他们却忘记了,这个世界不是只有“非此即彼”、“千篇一律”,还有“人各有志”、“千姿百态”。
朱德庸曾说过:
“这个时代只有教我们成功,却没有教导我们如何保有自己的世界,‘我’被‘我们’这个概念稀释掉了,我和你都成了数字,而不是生存在这个世界的人。”
事实上,人生没有标准答案,世界也不应该有且只有一种衡量标准。
女性更不应该到了一定年龄,就直接变成了众人口中的“贬值品”。
正如“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四季如歌,每个季节都自有它的动人与美妙,不应该机械地判定出优良中差。
大自然如此,人类亦如此。
但愿所有被标签、偏见所包裹的人群,都可以像李宇春在《给女孩》中唱的那样:
“请相信自己是很美好的存在,不用怀疑这是宇宙独一无二的色彩。”
女孩们,愿你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