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
为什么想不起来?
如果你总结过你解过的一些有意义的好题目,你会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点:没有用到你不知道的知识,然而那个最关键的、 攸关成败的知识点你就是想不到。所以你不禁要问,为 什么明明这个知识在我脑子里(也就是说,明明我是“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但我就是没法想到它呢?“你是怎么想到的?”这是问题解决者最常问的一个问题。
高中做题吧,没用到你不懂的知识点,可你就是想不到。
甚至对于熟练的解题者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并不总是 很明确的,很可能他们自己也不清楚那个关键的想法是 怎么“蹦”出来的。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自己能意识到的思维部分似乎是很少的,绝大多数时候我们能感知到的就是一个一个的转折点在意识层面显现,我 们的意识就像一条不连续的线,在其上的每一段之间那 个空档内发生了什么我们一无所知,往往我们发现被卡 在一个地方,我们苦思冥想,然后一个知识(也许是一个性质,也许是一个定理)从脑子里冒了出来,或者说, 被我们意识到,然后我们沿着这条路走一段,然后又卡住,然后又等待一个新的关键知识的出现。而至于这些知识是怎么冒出来的?我们可以对它们的“冒出来”提供怎样的帮助?我们可以在意识层面做一些工作,帮助我们的下意识联想到更多重要的知识吗?那些灵光一现 的瞬间,难道只能等待它们的出现?难道我们不能通过一些系统化的步骤去“捕获”或“生成”它们?又或者 我们能不能至少做些什么工作以使得它们更容易发生 呢?
这个原因呀,可能是你掉进了“范畴陷阱”
一个例子:一天夜里,你被外面的吵闹声叫醒了,你出去一看,发现有一群人,其中有一个人开着很名贵的轿车,他跟你说他们正在玩一个叫“拾荒者”的游戏,由于一些原因,他必须要赢这个游戏,现在他需要一块 1.5m*1m 的木板,如果你能帮忙的话,愿以一万美元酬报。你怎么办?被测试的大 多数人都没有想到,只要把门拆给他就可以了(如果你想到了,祝贺你:-)),也许你会说现在的门都是钢的,没关系,那你有没有想到床板、立柜的门、大桌子的桌面 之类的?这个问题测试的就是心理学上所谓的“范畴陷 阱”,“木板”这个名词在你脑子里的概念中如果是指“那 些没有加工的,也许放在木材厂门口的,作为原材料的 木板”的话,那么“木板”就会迅速在你的下意识里面 建立起一个搜索范畴,你也会迅速的反应到“这深更半夜叫我上哪去找木板呢?”如果你一下就想到了,那么很大的可能性是“木板”这个概念在你脑子里的范畴更大,更抽象,也许包含了所有“木质的、板状的东西”。
打破思维定式
我们的大脑无时无刻不在对事物进行归类,实际上,不仅是事物,一切知识,都在被自动的归类。在有关对世界的认知方面,被称为认知图式,我们根据既有的知识结构来理解这个世界,会带来很大的优势。实际上, 模块化是一个重要的降低复杂性的手段。然而,知识是 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们提供给了我们解决问题的无以伦比的捷径优势,“砖头是砌墙的”,于是我们遇到砌墙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可以迅速利用砖头。然而另一方面, 知识却也是思维的桎梏。思维定势就是指下意识遵循有知识框架思考的过程。上面的那个木板的例子也是思 维定势的例子。每一个知识都是一个优势,同时又是一个束缚。著名的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有一句名言:如果 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科学家说某个事情是不可能的,那么 他很可能是错的。所以,如何在获取知识优势的同时, 防止被知识束缚住,是一门技术。
归根到底,是你在获取知识时建立的模型 过于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