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顾城
有多少人提起顾城,就只记得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最近,断断续续读完了顾城的诗集《顾城的诗,顾城的画》。一开始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犹豫了一会要不要看,顾城的诗总不免让我想起他人生的悲剧结局:拿斧子劈死妻子,然后自缢身亡。一个诗人的精神世界是要多么的极端才选择这样悲惨的死法。
不免想起海子,一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惊艳了多少人,可是为什么最后他会选择卧轨自杀?
可能诗歌对于顾城和海子来说,是美好的精神世界的一种寄托,一种脱离于现实,对美好事物的执着,一旦现实过于残酷,或者这种执着得不到实现,就觉得没有了意义。顾城和海子的死,都像一首残酷悲伤的诗,对死的义无反顾,撕裂得那么痛,痛得让所有人扼腕叹息。
越是读顾城的诗,越觉得他与这世界格格不入,他的诗句那么天真浪漫,如同一个人住在一个满是花花草草的城堡,而他是那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明明知道世界的黑暗一面,却始终固执地用诗行营造一个妙不可言的童话世界。顾城的朋友,陈二幼,在整理他的诗集时说过:“顾城作品清澈见底,他好像从来没有长大,又从来充满最高的智慧,真正奇妙。”顾城用孩子的眼睛看透世间的一切,但他不是那个戳穿“皇帝的新装”孩子,去揭开世间黑暗丑陋的一面,他只想当一个任性的孩子,不管世界怎样,专注建造自己的城堡。
顾城是朦胧诗先驱代表,关于朦胧诗的定义:以内在精神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采用整体形象象征、逐步意向感发的艺术策略和方式来掩饰情思,从而使诗歌文本处在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呈现为诗境模糊朦胧,诗意隐约含蓄、富含寓意,主题多解多义等一些特征。
看完这个定义,我好想说,读顾城诗集的时候,就有好多首看不懂的情况,自身才疏学浅,对诗人用各种景象,跳跃性的事物,营造出来的意境,所要传达的含义,真的无法理解。
选几首我比较喜欢的,自认为看懂了的诗,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星月的来由
树枝想去撕裂天空,
却只戳了几个微小的窟窿,
它透出天外的光亮,
人们把它叫做月亮和星星。
1968年冬
奇妙的想象力,顾城就是一个对自然万物充满好奇的孩子,万物在他眼中都充满生命力,它将自然界的事物拟人化,用自己的眼睛配以想象力,看着自然万物嬉戏打闹。
远和近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1980.6
请允许我强拉硬扯从爱情角度来描述我对这首诗的理解:“你看我时很远”,远到我近在你眼前,你却不知道我喜欢你,或者你明知道我喜欢你,却没从你眼中看到一丝对我的爱恋。“你看云时很近”,近到你就在我眼前,好像再靠近一点,就可以走近你的心,再靠近一点就可以让你允许我拥抱你。
田埂
路是这样窄么?
只是一脉田埂。
拥攘而沉默的苜蓿,
禁止并肩而行。
如果你跟我走,
就会数我的脚步;
如果我随你去,
只能看你的背影。
1980.6
窄窄田埂,你我一前一后,也许你会永远伴随我左右,所以你跟我走,就会数着我脚步,我走到哪里,你都一直在身边;也许是我爱你更多,我随你去,只能看着你的背影,却多么渴望你不要走太远,太快,多么希望你转身给我拥抱,让我对你的爱,可以得到一个微笑而肯定的回答。
门前
我多么希望,有一个门口
早晨,阳光照在草上
我们站着
扶着自己的门扇
门很低,但太阳是明亮的
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
有门,不用开开
是我们的,就十分美好
1982.8
喜欢的人在身边陪伴,一切的一切都可以宁静得像一幅画,不需要说话,就美得不像话。
我会像青草一样呼吸
我会像青草一样呼吸
在很高的河岸上
脚下的水渊深不可测
黑得像一种鲇鱼的脊背
远处的河水渐渐透明
一直飘向对岸的沙地
那里的起伏充满诱惑
困倦的阳光正在休息
再远处是一片绿光闪闪的树林
录下了风的一举一动
在风中总有一些可爱的小花
从没有系紧紫色的头巾
蚂蚁们在搬运沙土
绝不会因为爱情而苦恼
自在的野蜂却在歌唱
把一支歌献给所有的花朵
我会呼吸得像青草一样
把轻轻的梦想告诉春天
我希望会唱许多歌曲
让唯一的微笑永不消失
1982.3
顾城如此善良而美好,他希望这世界没有一点悲伤,也用心感受着自然界中一草一物的美好。
顾城的诗,总是像孩子般纯净,可他悲惨的结局总让我觉得,他的纯净和美,根本就不属于这个世界,童话有多美,就有多怀疑。顾城诗句的纯净和美联想到他的悲惨结局,总是美得不那么明亮,美中带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