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在感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了。不是说现在的孩子比我们笨,IQ比我们低,恰恰相反,扪心自问,我们还是学生的时候,真的远不及现在学生的“能耐”——接受新鲜事物,学生们的速度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想。
在这数字信息化的时代,发展对教育、教育人、受教育人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固守的模式也在新形势下悄然改变着。
教育,从前我们教导学生、孩子: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然而,现在光速的信息早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播着、渗透着,一叶障目不过是自欺欺人的“伪坚强”罢了。
我们感慨教育难,教育学生难。难,在于我们需要顺应时代的新发展、新要求。固守的板块式、教条式的教育在互联网数字化地推动下正在走向融合。正如王晓哲博士在书中提到的:对于那些一出生就已经接触互联网的人来说,他们就是互联网的原住民。而目前,我们大多数则是互联网的移民。对移民来说,很难理解原住民对互联网的认识和情感。移民总是想讨论清楚到底该不该去使用互联网,使用到什么程度合适,如何有效、适度地使用互联网。而原住民的情感则大不相同,他们明明已经在使用互联网,却不觉得正在使用,往往认为虚拟空间和实体空间带来的感受没有太多区别,不存在要不要使用互联网的问题,而是虚拟和实体已然混合成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们需要注重学生对那个世界的感受,尝试着走入虚拟的世界。
如书中所言:“我们的教育不是去讲述陈旧的信心,而后苛求学生们能够迁移到现实的世界中;也不是重复不变的教条和原理,而后去比拼学生们的记忆水平和刻苦程度;我们的教育需要对当下世界的变化多一份关注,也让孩子们注入一份真实的热情。”
教育,说到底是人的教育,是人才的教育。未来如有战,那一定是一场人才争夺战。何为人才?有特殊能力之人!人才之战便是能力之战。能力,终将成为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之所在。
教育当是为未来而教。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教会学生们“承前启后”。“承前”,是为了了解历史发展,奠定基础;“启后”,是为了适应未来走向,直面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