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若世间的情话有十斗,那朱生豪一人,便可独占八斗。
朱生豪的情书给人的感觉,就像他在某一天清晨醒来,随手拈来的一句话:“醒来觉得甚是爱你。这两天我很快活,而且骄傲。你这人,有点太不可怕。尤其是,一点也不莫名其妙。”
可是,若不是遇见生命中的挚爱,朱生豪绝写不出这么多的情话来。
1
朱生豪生于一个没落的商人家庭,十几岁的时候,父母相继去世。
他聪敏好学,17岁被保送杭州之江大学,主修中国文学,以英文为副科。
四年级时,在“之江诗社”的活动中,他认识了当时一年级的宋清如。
宋清如这样回忆初次认识朱生豪的情景:“那时,他完全是个孩子。瘦长的个儿,苍白的脸,和善、天真,自得其乐地,很容易使人感到可亲可近。”
朱生豪本人寡言少语,是出了名的“没有情欲”的书生。
朱生豪自己说:“一年之中,整天不说一句话的日子有一百多天,说话不到十句的有两百多天,其余日子说得最多的也不到三十句。”
遇见宋清如以后,他的爱意如同火山喷薄,一发不可收拾。他每个两三天就給宋清如写一封信。爱情真伟大,那些俏皮可爱的情话怎么也不像出自这个木讷寡言的人。
他写:
“我想要在茅亭里看雨、假山边看蚂蚁,看蝴蝶恋爱,看蜘蛛结网,看水,看船,看云,看瀑布,看宋清如甜甜地睡觉。”
“我一天一天明白你的平凡,同时却一天一天愈更深切地爱你。”
“我愿意舍弃一切,以想念你终此一生。”
......
他要把心里的一片赤诚都讲给宋清如听。他深刻地爱着宋清如,从来心无旁骛。有时他也怕宋清如不能准确地感受他的真心,他说,
“希望你快快地爱上一个人,让那个人欺负你,如同你欺负我一样。”
如果你能像我一样这么热烈又痴绝地爱着一个人,你就能知道你的所有不回应对我来说是多么痛苦的折磨。
朱生豪是一个坦荡又赤诚的人,他爱宋清如爱得如此热烈,忠贞不渝。相比同时代的风流才子处处留情,他才难能可贵。
2
1942年5月1日,苦恋9年的朱生豪终于与宋清如结婚。
一代词宗夏承焘给他们的结婚题词是“才子佳人,柴米夫妻”。
朱生豪在爱宋清如之外,还有一个占据他余生的事业——翻译莎士比亚的著作。
他自称自己是古怪而孤独的孩子,这样的人,必须构筑自己的精神世界,莎士比亚的著作就是他的精神世界。
他自1935年开始翻译莎士比亚的著作,此后,他一发不可收拾,凭借自己的语感和英文功底,把莎士比亚的作品翻译的极为有水准。
当时的民国波云诡谲,动荡不安。
朱生豪先后翻译了莎剧《暴风雨》、《仲夏夜之梦》和《威尼斯商人》以及《第十二夜》等9部喜剧。战争爆发,稿件大部分都遗失了。
但是在避难途中,稍有空闲,他就会补译。
婚后,朱生豪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翻译莎士比亚文集的工作中。宋清如一人担起生活的柴米油盐,说起婚后的生活,她只有一句话: “他译莎,我烧饭。”
尽管生活困顿,宋清如依然一如既往地支持他。
贫穷和饥饿没能阻挡朱生豪的翻译事业,他不断加大自己的工作量,翻译任务从每天3000字加到了每天8000字。
但是困顿的生活和超负荷的翻译工作,也摧毁了他的身体。
1944年12月,朱生豪因肺结核去世。这一年,他才32岁。
3
他逝去一年后,宋清如写下如此悲怆的文字:
“你的死亡,带走了我的快乐,也带走了我的悲哀。"
宋清如被朱生豪深刻地爱了一生,世人必定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奇女子让文学才子如此钟情呢?
宋清如极具个性,她拒绝家人逼婚,毅然到杭州求学。宋清如不止是之江校花,更是不折不扣的才女,作家施蛰存说她有“不下冰心之才”。
他们的书信里除了谈情说爱,议论诗文和作品交流也是重要内容之一,朱是宋的教师,不时指点她一二。
婚后,朱生豪曾邀请宋清如一起翻译莎士比亚文集,但被她以英文程度不如朱生豪而婉拒。她担忧耽误朱的翻译进程。所以,朱生豪在世时,宋清如只是扮着读者、校对者、欣赏者的角色。
朱生豪死后留下180万字的莎剧手稿未曾出版,还有他们仅13月的儿子。
一个人有了使命,就有了活下去的勇气。
宋清如的后半生似乎都在赶着做这两样事情:出版朱生豪的译稿,抚养他们的孩子。
她要替朱生豪活下来,她要做他没有来得及做的事,人生的风景她要替他一一看过,只为了有一天她与他在那永恒的寂静中,她要一一说于他听。
朱生豪一生短暂,他用一支笔真挚地爱了一个人,翻译了一部伟大的著作。
这是不平凡的一生。
相信他们在共同的国度,依然能在雨声里失眠或做梦,再也不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