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商道之自知者明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上一篇,我们提出企业领导人贵在谋篇立志,顺势而为。那么,领导人要如何掌握这种政治能力,恰如其分地运用政治资源和手段,以达到相对理想的施政目标呢?老子这里提出了八句话,而这八句话,可以说是自古帝王术对于领导人个人素养的最细致要求。
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领导人首先要具备的一条,就是知人善任。不论是历史上有所作为的君主,还是当下成功企业的领导人,要达到一定的事业高度,首先一条就是所用得人。很多人都羡慕王石的挥洒自如,那是因为他的背后有郁亮。反过来说,去年大众遭遇尾气门,市值蒸发两千亿,召回千万辆问题车,这与董事会聘用的前CEO文德恩管理流程冗长、沉溺于细节而至战略规划乏力,导致之前在北美市场一败涂地,只能靠出歪招赌一把是分不开的。
知人善任,解决了干部任用问题。但是干部能否得到充分培养、发挥,却要看领导人给不给这个机会、空间。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自知之明比知人善任更加重要。
大家都知道一句俗语,叫做“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蜀中真的无大将吗?至少在诸葛亮主政前期,还有赵云、魏延、马岱等一干名将、悍将,更不用说原本西川士族当中也颇有能征惯战之将,怎么就带不出几个能接棒的?后人十之八九,把这种情形归因于诸葛亮的两大性格弱点:“诸葛一生唯谨慎”、“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一生谨慎不弄险,当然有西蜀国力孱弱输不起的客观原因,但是凡事皆谨慎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剥夺了手下干部发挥才华的空间,再加上事必躬亲,更是把人才成长的机会完全敉平。刀不磨不快,没有机会没有空间,就是天才儿童也只能是伤仲永了。回头看曹操麾下名将辈出,也正是因为曹魏集团地处中原,四面受敌,曹操能耐再大,一个时间段内也只能对付一个战略方向,其他方向只能充分授权麾下将帅独当一面、临机处置了。
当然,敢于用人只是自知之明的一个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领导人要知道自己的短板所在、极限所在,用人,就是要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就如刘邦,治军不如韩信、谋略不如张良、治政不如萧何、用间不如陈平、骁勇不如樊哙、任事不如曹参,但唯有刘邦能善用众人,又有容人之量,故此才能开创大汉四百年基业。反观项羽,不论统帅能力还是个人武力值,都高过刘邦太多,可就是不会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再加上政治白痴,好容易有个脑袋好使的范增辅佐,还给他赶跑气死了,一只虎对付一群狼,还怪老天跟他不对付。要说项羽那真是输得一点不冤,要真能得天下,那才是老天不开眼呢。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做企业,能够把业绩冲上去,单子拿下来,这自然是功力所在、业务高手。一般干部能够做到这个程度,那足以当得上“精英”二字,也对得起他领的薪水了。但是对企业领导人来说,精通业务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企业面对的外部环境是日新月异的,企业自身发展也在不断经历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作为一个带头人、领航者,必须对这些战略层面的发展变化保持清醒的认知和预判能力,在恰当的时机发动改革、转型甚至自我革命,这才谈得到永续发展。而所谓的改革、转型、自我革命,在哲学层面来理解,就是要经历一个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这样一个升华过程;而按照老子的说法,就是自胜,自我否定、自我提升。可以这么说,领导人自胜的能力和意识走到哪一步,就决定了这家企业格局有多大、能够走多远。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