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听了王艳着老师的课,感受很深!我是2018年1月入职的新教师,专业是汉语言文学,但目前执教的学科是信息技术,因为从2002年至今我一直从事计算机教学及设计工作!经过一年的摸索,结合之前的经验总结如下:
1、精心设计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小学生的心理处在萌芽状态,他们对各种新生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许多小学生学计算机都是出于对计算机的新鲜、好奇而学的,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经常"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来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从而使导语成为一堂课成功的铺垫。导语的设计是多样化的,一个好的提问就能激发学生无限的学习热情,如"你能让电脑为你唱歌吗?你能用电脑画画吗?"诸如此类的问题,扣住了学生的心弦,驱动了他们的好奇心,接着进入新课的讲授学生便很容易接受了。总之,上课伊始,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愿意学、喜欢听。学生的质疑、求知欲望就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当然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了。
2、注重课堂教学艺术,引发学生兴趣
多媒体手段被人们喻为“教育系统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但并不是说只要在多媒体教室上课、使用了电脑,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计算机的组成》一节——不容易使学生感兴趣的课,我们可以从当前流行的DIY入手,以组装计算机为目标,同学们喜欢玩计算机,谁又不想学会组装计算机呢?课前收集计算机各部件的图片,结合图片讲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讲解时要注意语言的生动、幽默,运用恰当的比喻,将抽象的名词具体化,专业的语言生活化,使学生很愉块地接受哪些“枯燥”的电脑知识,学生对各部件了解后,我从机房拿来8台好的计算机,让学生考观看实物后进行拆卸组装,学生热情高涨,记忆深刻,效果非常好!
3、以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一个普遍的模式:教师演示→学生练习,如此循环往复。教师在教案设计中所提到的教学方法,也仅仅是讲练结合,多媒体演示等。这种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是在被动接受。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久而久之学生对这种教学就感到乏味。对信息技术的教学,要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去探索去尝试,允许他们犯错误,在纠正错误中获取知识。例如,在讲第二册第九课请你跟我比一比时,我出示了一张狼和栅栏以及羊的图片,让学生猜成语讲故事,然后说如果是农夫他该怎么做,学生说修补栅栏,我提问说如果用电脑的画图软件如何修补,学生说用直线画,接着我出示了一张木头栅栏的图片,让学生讨论如何修补。如果画就特别慢,而且不像,同学提出复印,老师告诉大家一种复制的方法后,再进一步问有没有更快的方法?如此通过问答、讨论的方式,总结出不同的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以学科整合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习应用软件时,我们可以软件的功能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学生复习了学科知识,掌握了软件的使用操作,一具两得,使学生有一种知识应用的成就感,从而记忆深刻。例如,我们可以将计算机中的动画与物理运动结合起来;将绘图与数学的中的图形结合起来;将图文混排与课本的排版结合起来,将Word中的“公式编辑器”与数学、化学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愿意学习、乐于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讲金山打字时,一味的打字很枯燥乏味,我提出指法熟练后开始打字游戏,利用游戏激发学生兴趣,学生打字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效果很好!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从多方面出发,充分了解学生,激发学习兴趣,让他们爱学乐学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