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的你,喝下这杯夜吧。
凌晨1点22分,来到杭州的第35天。
中部小镇姑娘鲜见如此密集频繁的夏季阵雨,雨后空气仍然燥热,肉眼看不见的充沛水汽和建筑、树木、云彩碰撞出闷香。清晨阳光温柔,早秋的桂花自觉地挥发出醉人的清香。
天蓝得无忧无虑,云彩飘渺,没着没落的。
临近傍晚,比水面更远的天边,染上粉红色的晚霞。
这个时候,我总有种,日暮乡关。
杭州市民的素质是真的高啊。作为大一入学新生,我以崭新的目光诧异于这座城市宽敞而整洁的道路,永远是车让行人,市民很少抽烟,晚饭后或是晨练时,他们热爱遛狗。
上周末和学姐在寝室六楼尽头楼梯口的窗前煲电话粥,十分晴好的一天,楼下一中年男子全程直播洗车:洒水,上清洗剂,冲洗,擦拭,一丝不苟地,仿佛整个下午没有任何事情急着去做,甚至还可能在忙活完之后从容地到街角全家喝一杯咖啡。
明黄的比亚迪在光线下泛着光泽。
杭州就像江南的一位迟暮美人,或者睿智老者,安详恬淡,心定无忧。
我日常的生活轨迹基本上就是6点多起床,梳洗完去全家或者食堂吃点点心,匆匆骑车去赶专业课(我是西班牙语专业的,一周五天都有早课),下课收拾书包,赶往下一个教室,课结束了回寝室洗澡洗衣服,看会书或者电影就睡了。
也有崩溃的时候,我已经数不清多少次结课后找不到车,甚至找不到停车点。南方气候喜怒无常,一场大雨猝不及防,湿淋淋地回寝室,换下衣服,一拧一把水,绝望地滴滴答答落在瓷砖上。赶课忙的工作日里,我没法午睡,到了饭点教学楼前排起冗长的队伍,我望洋兴叹。就此学会了提前准备午饭。
这其中最难克服的,是孤独。我18年来头一回面临如此孤立无援的境地:你得自己一个人去奔赴每一场组织社团的面试,得在黑灯瞎火的路上给自己打气,得一个人默默吞咽考试泯然众人的失败感。更多的时候,我看到好看的电影,听到好听的音乐,激动地喊:“哎呀你看这个好棒啊!”转眼环视四周,没有人。刚开学那会儿,每天都有大件快递要拿,一米六四的小个子抱着高过头的快件锲而不舍地来来回回爬六楼。刚到门口,又发现钥匙没带,孤零零站在灰漆门前给室友发消息。我的悲喜,就好像是一串被遗弃的铃铛,咕噜噜地滚到黑暗的墙角,登时杳无音讯,甚至没留下存在的痕迹。
还好有室友,晚上熄灯以后拧亮台灯各自练习大舌音小舌音,一起吐槽高数课的惨无人道,一起参加讲座,一起逛堕落街约饭。同样是刚成年就来到陌生城市求学的异乡人,总归能在生发“月是故乡明”的感慨的夜晚,互相取暖。
中秋节我们室友仨结伴疯狂骑行去西湖,一路边骑边唱,并排占道。停车在一处略高于街道的桥边,坐在车后座与月亮举目相对,吃完了打包的东北烤冷面。夜晚的西湖景区游人如织,但并不灯火通明,小朋友们手里紧紧攥着彩色缀灯气球,大人忙着和月亮互动合影。断桥上人群摩肩接踵,我们理智地打消往前走的念头,沿路牙子席地而坐,双脚悬在湖面上晃晃荡荡。
月亮真圆啊。雾蒙蒙湿淋淋地仿佛在西湖里浸泡过打捞起来一般。
就是在这样的夜晚,想到家乡餐桌上我的缺席和爸妈不言自明闭口不谈的思念,眼眶就开始发热氤氲。室友心照不宣地扭过头,装作没有看到我的软弱,这使我几乎有点感激。回宿舍的路上,我骑速很快,关于那个夜晚,最深刻的应该就是胸口迎面扑来的风将衬衫吹得胀鼓鼓。
好在,世界温柔。耳机里永远都有流动的卡农,百度地图耐心地告诉我下个路口怎么走,东西食堂菜式变着花样地翻新,西班牙语协会的学姐送我原著和明信片,报告厅里的讲座向你呈现知识的本真面目,专业课老师夸我对话做得好,衣服被金纺浸泡得又香又软,清晨骑车赶早课时感受扑面的桂花香,兀自笑出声来,甚至愿意在结课后用水果薯片巧克力犒劳自己,给日子掺点甜。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好像更加独立坚强了,出问题了立马思考如何解决,情绪不好想着如何排解,细细打算接下来的任务,赶完一科作业后伸伸懒腰幸福地望着窗外万里晴空出神一小会儿。
有一段时间夜里老失眠,半夜醒,翻来覆去地睡不着,每夜蹑手蹑脚下床,一个人趴在阳台发呆,对比今晚月亮的方位和形状有哪些不同。想按亮手机屏幕给谁打电话,却又终究把屏幕摁灭了。通常是把家乡的时令特产,客厅边角的水植绿萝,有些孤僻敏感的妹妹等等全部回忆了一遍,才神清气爽地爬上床重新进入睡眠。真的,异乡人对于夜晚的体味永远深刻凛冽。
是夜,月凉如水。
亲爱的异乡人啊,我们一起饮下这杯夜色吧。
明天,我们依然能在陌生的城市顽强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