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传世之作,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1862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以主人公冉·阿让的一生传奇坎坷经历,融入当时法国革命动乱的背景和拿破仑滑铁卢战役的描写,以及很多社会的细节。比如俚语,下水道和女修道院等情况。内容涵盖法国的历史、革命、战争、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
在酝酿了二十年之久,创作了《死囚末日记》、《克洛德·格》、《巴黎圣母院》之后,雨果终于开始创作《悲惨世界》。本定名为《苦难》,在书稿快要完成时候的雨果又卷入政治漩涡,创作一搁置又是十二年。《苦难》一书遭逢苦难的命运,一点不比书中主人公冉·阿让少。雨果在流亡生活期间,用全方位的目光和思想,重新审视、反思《苦难》。对《苦难》手稿做了近乎翻新的调整和改变,终完成此书定名《悲惨世界》。
《悲惨世界》主题是写人类与邪恶之间不懈的斗争,人类本性纯洁善良走向幸福要经过苦难的历程。
主人公冉·阿让一世坎坷,他本是社会底层一个最普通不过的本性善良的劳动者,因为迫于生活偷盗的一块面包被判处五年徒刑,又因不堪忍受狱中之苦在服刑期间四次逃跑,最终从五年加到了十九年。这一切都是为最开始偷盗的一块面包付出的代价。而这才是冉·阿让苦难一生的开始,社会、现实、法律的惩罚与迫害使他“逐渐成了猛兽”,陷入歧途盲目向社会报复。但在米里哀主教善良与博爱的感化下走上人生的正路,促使他的精神人格上升到了崇高的境界,终成一世传奇。
冉·阿让的一生若为《悲惨世界》的主线骨架,那米里哀主教、芳汀、沙威、柯赛特等等人物便是《悲惨世界》的血和肉,丰满了整部著作。
米里哀主教,来源于现实素材的人物,是人道主义的象征,也是冉.阿让的精神支柱,米里哀主教的所思所想代表了亦作者雨果想表达的观点。
芳汀,时代最典型的悲剧形象,她的不幸境况是书中剧情的转折点,是冉·阿让与沙威发生冲突的导火索,是冉·阿让尽心寻找柯赛特并为柯赛特奉献和牺牲的原因,也是工业革命时代带来的人们从乡村走向城市的时代普遍的悲剧现象。芳汀有善良高尚的内心,最终还是被残忍冷酷的社会排斥致死。这是时代所造成的悲哀。
沙威,书中最具戏剧性和争议性的悲剧人物,沙威警长和冉·阿让的社会形象是天然站在对立面上的两种极端。沙威象征当时可恶的法律和秩序。他是发自内心的代表正义维护当时落后腐朽法律和秩序,哪怕为此偏执,他在所不惜的为了维护法律和秩序。他是当时社会病态秩序的真实写照。在沙威逐步发现冉·阿让不符合他头脑中固有的罪犯模式时,他的精神世界因不能接受而随之坍塌。最终自己走上绝路。
柯赛特,是书中爱与美的象征,生于苦难,幸得冉·阿让的拯救,但又作为让冉·阿让生活有所坚持的精神支柱拯救了冉·阿让。柯赛特的形象是雨果所追求的善良和博爱理想的化身,也是雨果心中对未来的希望,是冉·阿让的人道主义大路的后继者。
《悲惨世界》一书成稿几经波折,历时三十余年,规模宏大,融入雨果多年对社会现状的观摩感悟,终成雨果现实主义小说中最成功的一部代表作,亦是19世纪最著名的小说之一。《悲惨世界》这一颗在苦难中孕育出的璀璨珍珠将注定在文学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永不暗淡。
【无戒 365 极限挑战营第 026天】